把素持齋的成語故事
拼音bǎ sù chí zhāi
基本解釋把:遵守。齋:齋戒。指信佛者遵守吃素,堅持戒律。
出處元 無名氏《女姑姑》第三折:“念佛心把素持齋,不食葷餐松啖柏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把素持齋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把素持齋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把手 | 朱自清《三家書店》:“劍橋是第一把手。” |
一把死拿 | 老舍《駱駝祥子》八:“祥子沒說什么,等高媽走了,對自己點了點頭,似乎是承認自己的一把死拿值得佩服,心中怪高興的。” |
一朝權在手,便把令來行 | 明·顧大典《青衫記·承璀受閫》:“一朝權在手,便把令來行 ,大小三軍,聽吾命令。” |
不葷不素 |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26回:“教他奴才好藉口,你放在家里,不葷不素,當做甚么人兒看成?” |
舉綱持領 | 漢·王充《論衡·程材》:“舉綱持領,事無不定。” |
二把刀 |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我只會搭棚這點手藝,我的拳腳不過是二把刀。” |
以一持萬 | 先秦 荀況《荀子 儒效》:“法先王,統禮義,一制度,以淺持博,以古持今,以一持萬。” |
保泰持盈 | 《明史 孝宗紀贊》:“孝宗兒能恭儉有制,勤政愛民,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,用使朝序清寧,民物康阜。” |
保盈持泰 | 參見“保泰持盈”。 |
倒持太阿 | 《舊唐書·陳夷行傳》:“自三數年來,奸臣竊權,陛下不可倒持太阿,授人鱒柄。” |
倒持干戈 | 《后漢書·何進傳》:“大兵聚會,強者為雄,所謂倒持干戈,授人以柄,功必不成,只為亂階。” |
倒持戈矛 | 《新唐書·陸贄傳》:“舍此不務而反為所乘,斯謂倒持戈矛,以鱒授寇者也。” |
倒持手板 | 宋·劉克莊《沁園春·再和林卿韻》詞:“待得新亭,倒持手板,何似抽還政事堂。” |
倒持泰阿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梅福傳》:“至秦則不然,張誹謗之罔,以為漢驅除,倒持泰阿,授楚其柄。” |
偷雞不著蝕把米 | 清·錢彩《說岳全傳》第25回:“這艄公好晦氣!卻不是‘偷雞不著,反折了一把米’?” |
八方支持 | |
冰魂素魄 | 元 吳昌齡《張天師》第四折:“俺本是廣寒宮冰魂素魄,怎比那閻浮世濁骨凡胎。” |
分兵把守 |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104回:“二城俱已收復,分兵把守,諸事停妥。” |
刪華就素 | 明·馮夢龍《智囊補·閨智·陳子仲妻》:“孟光桓少君得同心為匹,皆能刪華就素,遂夫之高。” |
刺虎持鷸 | 《戰國策·秦策二》及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載:刺虎,戰國時,陳畛說秦惠王,引卞莊子刺虎為喻,先待齊楚交戰,乘其兩敗俱傷時進兵。持鷸,用“鷸蚌相持”之典。 |
前人失腳,后人把滑 | 明 何孟春《馀冬序錄摘抄》第六卷:“今世俚語:‘前人失腳,后人把滑’,即漢諺“前車覆,后車戒‘之義也。” |
勤儉持家 | 毛澤東《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斗爭》:“要提倡勤儉持家,勤儉辦社,勤儉建國。” |
南貨齋果 | 《北史·魏收傳》:“尚書右仆射高隆之,求南貨于昕、收。” |
印把子 |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59回:“我也說繼之丟了一個印把子,得了個兒子,只好算秤鉤兒打釘——扯直罷了。” |
危而不持 | 戰國·魯·孔丘《論語》:“危而不持,顛而不扶,則將焉用彼相矣。” |
各持己見 | 清 黃鈞宰《金壺浪墨 堪輿》:“甚至徒毀其師,子譏其父,各持己見,彼此相非。” |
堅持不懈 | 《清史稿 劉體重傳》:“遇大雨,賊決河自衛。煦激勵兵團,堅持不懈,賊窮蹙乞降,遂復濮洲。” |
堅持不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