淪肌浹髓的成語故事
拼音lún jī jiā suǐ
基本解釋淪:深入;浹:通徹。透入肌肉和骨髓。比喻感受深刻。
出處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原道訓》:“不浸于肌膚,不浹于骨髓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淪肌浹髓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淪肌浹髓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面黃肌瘦 | 元 楊梓《霍光鬼諫》:“眼欺縮腮模樣,面黃肌瘦形相。” |
肝髓流野 | 《舊唐書·蕭瑀傳》:“上奔播六年,中原之人,與賊肝髓流野,得復宗廟,遺老殘民聞輿馬音,流涕相歡。” |
臉黃肌瘦 | 王西彥《隔膜》:“在這鄉下孩子的觀念里,難民應該都是一些臉黃肌瘦、衣著襤褸的人。” |
香肌玉體 | 明·楊慎《洞天玄記》:“我這里自揣,竡劃,穩步決,盡平生手段神靈大,奪了你香肌玉體卻歸來。” |
同是天涯淪落人 | 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同是天涯淪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識。” |
汗流浹背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皇后紀下 獻帝伏皇后》:“操出,顧左右,汗流浹背,自后不敢復朝請。” |
銘肌鏤骨 | 北齊·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序致》:“追思平昔之指,銘肌鏤骨。” |
肌無完膚 | 《舊五代史·唐書·李健及傳》:“健及少遇禍亂,久從戰陣,矢石所中,肌無完膚。” |
麟肝鳳髓 | 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載應不捷聲價益振》:“麟肝鳳髓,不登于俎者,其唯蔣君乎!” |
病入骨髓 | 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疾在腠理,湯熨之所及也;在肌膚,鍼石之所及也;在腸胃,火齊之所及也;在骨髓,司命之所屬,無奈何也。今在骨髓,臣是以無請也。” |
汗流浹膚 | 宋·洪邁《夷堅乙志·青童神君》:“[深父]夢若至諸天閣下……有人擠之,墜潭中,蹶然而寤,汗流浹膚。” |
勁骨豐肌 | 唐·張懷雚《書斷》:“然張勁骨豐肌,德冠諸賢之首。” |
敲骨吸髓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》:“昔人求道,敲骨吸髓,刺血濟饑。” |
渾淪吞棗 | 宋·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124卷:“今學者有幾個理會得章句,也只是渾淪吞棗。” |
恨入心髓 | 明·沈德符《野獲編·西北水田》:“是后中原士夫,深為子孫憂,恨入心髓,牢不可破。” |
鳳髓龍肝 | 明·孫仁孺《東郭記·吾將瞷良人之所也》:“他故人情藹,消受他鳳髓龍肝;我寸舌應嚼壞,愧沒歸遺兩女子。” |
恨入骨髓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秦本紀》:“繆公之怨此三人,入于骨髓,愿令此三人歸,令我君得自快烹之。” |
龍肝鳳髓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十六回:“玄德曰:‘備聞公將去,如失左右手。雖龍肝鳳髓,亦不甘味。” |
肌劈理解 | 清 錢謙益《汲古閣毛氏新刻十七史序》:“圣賢之微言大義,綱舉目張,肌劈理解,權衡尺度,鑿鑿乎指定于胸中。” |
剝膚錐髓 | 宋·司馬光《遺留物第二札子》:“我輩剝膚錐髓,以供賦斂,而浩浩入群臣之家,如泥沙不惜,其心安得?” |
刻肌刻骨 | 三國 魏 曹植《上責躬詩表》:“刻肌刻骨,迫思罪戾,晝分而食,夜分而寢。” |
玉骨冰肌 | 宋·楊無咎《柳梢青》詞:“玉骨冰肌,為誰偏好,特地相宜,一段風流。” |
浹背汗流 | 郭沫若《文藝論集 論詩三札》:“當其方成的時候,總覺得滿腔高興,及到過了兩日,自家反復讀讀看時,又不禁浹背汗流了。” |
淪浹肌髓 | 清·陳康祺《郎潛紀聞》第一卷:“三百余年豢養深恩,淪浹肌髓。” |
豐肌秀骨 | 宋 袁去華《山花子》詞:“霧閣云窗別有天,豐肌秀骨凈娟娟。獨立含情羞不語,總妖研。” |
肌肉玉雪 | 唐·韓愈《殿中少監馬君墓志》:“姆抱幼子立側,眉眼如畫,發漆黑,肌肉玉雪,可念殿中君也。” |
剝膚椎髓 | 唐 韓愈《鄆州溪堂詩》序:“而公承死亡之后,掇拾之余,剝膚椎髓,公私掃地赤立。” |
椎膚剝髓 | 明·唐順之《與鄭戶部書》:“國家懲奸之法未及于親手欺盜之人,而椎膚剝髓、鬻妻買子之苦已波毒于窮檐無告之小民矣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