買田陽羨的成語故事
拼音mǎi tián yáng xiàn
基本解釋指辭官歸隱。
出處宋 蘇軾《菩薩蠻》詞:“買田陽羨吾將老,從來只為溪山好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買田陽羨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買田陽羨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陽春白雪 | 戰(zhàn)國 楚 宋玉《對楚王問》:“其為《陽阿》、《薤露》,國中屬而和者數(shù)百人,其為《陽春》、《白雪》,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(shù)十人而已。” |
坐觀垂釣者,徒有羨魚情 | 唐·孟浩然《望洞庭湖贈張丞相》詩:“欲濟(jì)舟楫,端居恥圣明。坐觀垂釣者,徒有羨魚情。” |
陰陽怪氣 | 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二幕:“他們哪一個是想順我的心?哪一個不是陰陽怪氣?” |
解甲歸田 | 漢 揚(yáng)雄《解嘲》:“叔孫通起于桴鼓之間,解甲投戈,遂作君臣之儀,得也。” |
蹊田奪牛 | 《左傳·宣公十一年》:“‘牽牛以蹊人之田,而奪之牛。’牽牛以蹊者,信有罪矣;而奪之牛,罰已重矣。” |
三陽開泰 | 《易·泰》:“泰,小往大來,吉亨。”《宋史·樂志》:“三陽交泰,日新惟良。” |
賣劍買牛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循吏傳 龔遂》:“民有帶持刀劍者,使賣劍買牛,賣刀買櫝。” |
夕陽西下 | 元·馬致遠(yuǎn)《天凈沙·秋思》:“夕陽西下,斷腸人在天涯。” |
瓜田不納履,李下不整冠 | 三國 魏 曹植《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,不處嫌疑間;瓜田不納履,李下不正冠。” |
招兵買馬 | 明 湯顯祖《牡丹亭 虜諜》:“限他三年內(nèi)招兵買馬,騷擾淮陽地方,相機(jī)而行,以開征進(jìn)之路。” |
買空賣空 | 魯迅《準(zhǔn)風(fēng)月談 由聾而啞》:“因為多年買空賣空的結(jié)果,文界就荒涼了。” |
瓜田不納履,李下不正冠 | 《藝文類聚》卷四一引三國 魏 曹植《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,不處嫌疑間;瓜田不納履,李下不正冠。” |
滄海桑田 | 晉 葛洪《神仙傳 麻姑》:“麻姑自說云,接待以來,已見東海三為桑田。” |
歸老田間 | 蔡東藩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11回:“我明日即行辭職,還是歸老田間罷。” |
顛倒陰陽 |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二回:“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,代天宣化,豈肯顛倒陰陽,強(qiáng)人所難?” |
肥水不落外人田 | 沈從文《一個大王》:“俗話說‘肥水不落外人田’,因此一排人把步槍上了刺刀,守在門邊,預(yù)備給這弁目過不去。” |
龍陽泣魚 | 《戰(zhàn)國策·魏策四》:“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,龍陽君得十馀魚而涕下。……王曰:‘然則何為出涕?’曰:‘臣為王之所得魚也。’王曰:‘何謂也?’對曰:‘臣之始得魚也,臣甚喜,后得又益大,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。……臣亦將棄矣,臣安能無涕 |
一卒之田 |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國語·晉語》:“無一卒之田。” |
公買公賣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107回:“大人做道員時,驛上草料豆子,公買公賣,絲毫不虧累民戶。” |
求田問舍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魏志 陳登傳》:“君有國士之名,今天下大亂,帝主失所,望君憂國忘家,有救世之意,而君求田問舍,言無可采。” |
葵藿傾陽 | 唐·杜甫《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》:“葵藿傾太陽,物性固難奪。” |
瓜田李下 | 晉 干寶《搜神記》第15卷:“懼獲瓜田李下之譏。” |
陽春有腳 | 五代 王仁裕《開元天寶遺事 有腳陽春》:“宋璟愛民恤物,朝野歸美,時人咸謂璟為有腳陽春,言所至之處,如陽春煦物也。” |
千金買笑 | 南朝宋·鮑照《代白纻曲》:“齊謳秦吹盧女弦,千金雇笑買芳年。” |
千金買骨 | 清·荑荻散人《玉嬌梨》第12回:“晚生下士,蒙老先生憐才心切,欲自愧怍,故得冒充名流,作千金買骨。” |
臨淵羨魚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董仲舒?zhèn)鳌罚骸芭R淵羨魚,不如退而結(jié)網(wǎng)。” |
臨河羨魚 |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說林訓(xùn)》:“臨河而羨魚,不若歸家織網(wǎng)。” |
田父之功 | 西漢 劉向《戰(zhàn)國策 齊策三》:“田父見之,無勞倦之苦,而擅其功……臣恐強(qiáng)秦大楚承其后,有田父之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