拱揖指揮的成語故事
拼音gǒng yī zhǐ huī
基本解釋同“拱挹指麾”。
出處戰(zhàn)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富國》:“上下一心,三軍同力,名聲足以暴炙之,威強(qiáng)足以捶笞之,拱揖指揮,而強(qiáng)暴之國莫不趨使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拱揖指揮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拱揖指揮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彈指頃 | 《翻譯名義集 時分》:“壯士一彈指頃六十五剎那。” |
一指蔽目,不見泰山 | 謝覺哉《關(guān)于獨(dú)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體的事,不管好處多大,總是‘一指蔽目,不見泰山’。” |
一揮九制 | 宋·歐陽修《集賢院學(xué)士劉公墓志銘》:“嘗直紫微閣,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,公方將下直,為之立馬卻坐,一揮九制數(shù)千言,文辭典雅,各得具體。” |
一揮而就 | 宋 朱弁《曲洧舊聞》第七卷:“東坡一揮而就,不日傳部下,紙為之貴。” |
一揮而成 | 宋·蔡□《鐵圍山叢談》:“公乃徐徐調(diào)筆而操之,顧謂客子:‘欲何字耶?’惡客即拱而答:‘某愿作龜山字爾。’公乃大笑,因一揮而成。” |
七拱八翹 | 沙汀《選災(zāi)》:“么大爺又不依了!說:‘要亂來我們大家亂來!’就這樣七拱八翹。” |
不吝指教 | 毛澤東《蘇聯(lián)利益和人類利益一致》:“我現(xiàn)在提出我對上述各問題的一些基本觀點(diǎn),是否有當(dāng),希望讀者不吝指教。” |
了如指掌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八佾》:“或問禘之說。子曰:‘不知也;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,其如示諸斯乎!’指其掌。” |
了若指掌 | 《宋史 道學(xué)傳序》:“作《太極圖說》、《通書》,推明陰陽五行之理,命于天而性于人者,了若指掌。” |
交臂歷指 | 《莊子·天地》:“則是罪人交臂歷指,而虎豹在于囊檻,亦可以為得矣。” |
令人發(fā)指 | 莊周《莊子 盜跖》:“謁者入通,盜跖聞之大怒,目如明星,發(fā)上指冠。” |
以指撓沸 | 先秦 荀況《荀子 議兵》:“以桀詐堯,譬之若以卵投石,以指撓沸。” |
以指測河 | 《荀子·勸學(xué)》:“不道禮憲,以《詩》、《書》為之,譬之猶以指測河也,以戈舂黍也,以錐餐壺也,不可以得之矣。” |
眾星拱北 | 《論語·為政》:“為致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眾星共之。” |
眾星拱月 | 徐遲《搜盡奇峰打草稿》:“而在那個主要工程的位置上,則綴有一顆大紅寶石。在它的周圍又加眾星拱月,環(huán)繞著好些較小的紅寶石。” |
眾星拱極 | 《魏書 盧水胡沮渠蒙遜傳》:“有土者莫不跨峙一隅,有民者莫不榮其私號,不遵眾星拱極之道,不慕細(xì)流歸海之義。” |
眾星拱辰 |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為政》:“為致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眾星共之。” |
伸手不見五指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24卷:“只聽得一陣風(fēng)過處,天昏地黑,鬼哭神嚎,眼前伸手不見五指,一時暈倒了。” |
使臂使指 | 《管子·輕重乙》:“若此,則如胸中使臂,臂之使指也。”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令海內(nèi)之勢,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莫不制從。” |
借題發(fā)揮 | 王衡《郁輪袍》第二折:“我隨分劃幾劃便罷,這個原是借題發(fā)揮。” |
先意承指 | 晉·葛洪《抱樸子·臣節(jié)》:“先意承指者,佞諂之徒也。” |
冢木已拱 | 《轂梁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泰伯將襲鄭,百里子與蹇叔子諫曰:‘千里而襲人,未有不亡者也。’泰伯曰:‘子之冢木已拱矣,何知!’”范寧注:“子之輩皆已老死矣……言其老無知。” |
鑿空指鹿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(jì)》:“趙高欲為亂,恐群臣不聽,乃先設(shè)驗(yàn),持鹿獻(xiàn)于二世,曰:‘馬也。’二世笑曰:‘丞相誤耶?指鹿為馬。’” |
北辰星拱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為政》:“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。” |
十手爭指 | 語出《禮記·大學(xué)》:“十目所視,十手所指,其嚴(yán)乎!” |
十指有長短 | 唐·劉商《擬胡笳十八拍》:“手中十指有長短,截之痛惜皆相似。” |
十指連心 | 明 湯顯祖《南柯記 情盡》:“哎也!焚燒十指連心痛,圖得三生見面圓。” |
十目所視,十手所指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大學(xué)》:“十目所視,十手所指,其嚴(yán)乎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