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事八事的成語故事
拼音qī shì bā shì
基本解釋形容事情多而雜亂。
出處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91回:“家中正七事八事,聽見薛嫂來說此話,唬得慌了手腳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七事八事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七事八事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事不知 | 《南史·隱逸傳·陶弘景》:“讀書萬余卷,一事不知,以為深恥。” |
一事無成 | 唐 白居易《除夜寄微之》:“鬢毛不覺白毿毿,一事無成百不堪。” |
一人做事一人當 | 明·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12回:“常言道:‘一人做事一人當。’豈敢連累父母?” |
一十八層地獄 |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十一回:“判官道:‘此是陰山背后一十八層地獄。’” |
一十八般兵器 | 元 關漢卿《哭存孝》第一折:“你放下一十八般兵器,你掄不動那鞭、簡、撾、錘。” |
一十八般武藝 | 元 白樸《梧桐雨》楔子:“臣左右開弓,一十八般武藝,無有不會。” |
一子出家,七祖升天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一一七回:“我說的不是功名么?你們不知道‘一子出家,七祖升天呢’?” |
一子出家,七祖昇天 | |
一笑了事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四十六回:“撫臺聽了,先還摸不著頭腦,還以為某人辦事不誠實,所以欽差才加了他這個考語;后來別位司、道說起,曉得是為帶著表,方才付之一笑了事。” |
一身作事一身當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92回:“我恨他為什么這樣膽小,一身作事一身當,為什么要逃。就是他一輩子不來了,我也一輩子不嫁人的。” |
一身做事一身當 | 清·吳璿《飛龍全傳》第24回:“我一身做事一身當,既有本事打了這強徒,那里等得他去調兵?” |
七七八八 |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第87回:“說那寄姐的不賢良處,也就跟的素姐七七八八的了。” |
七上八下 | 宋 宗杲說《大慧普覺禪師語錄》第21卷:“方寸里七上八下,如咬生鐵橛,沒滋味時,切莫退志。” |
七上八落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一回:“洪太尉倒在樹根底下,唬的三十六個牙齒捉對兒廝打,那心頭一似十五個吊桶,七上八落的響,渾身卻如重風麻木,兩腿一似斗敗公雞,口里連聲叫苦。” |
七了八當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16卷:“將昨夜剩下的米煮的早飯,拂拭凈了桌椅。忙忙碌碌做了一朝,七了八當。” |
七倒八歪 | |
七十二變 | 毛澤東《矛盾論》:“神話中的許多變化,例如《山海經(jīng)》中所說的‘夸父追日’,《淮南子》中所說的‘羿射九日’,《西游記》中所說的孫悟空七十二變……” |
七十二行 | 陶行知《自動學校賀詩》:“有個學校真奇怪,小孩自動教小孩。七十二行皆先生,先生不在學如在。” |
七口八嘴 | 魯迅《墳·我之節(jié)烈觀》:“既不羞自己怯弱無能,也不提暴徒如何懲辦,只是七口八嘴,議論他死了沒有,受污沒有,死了如何好,活著如何不好。” |
七嘴八張 | 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三二回:“眾官員一擁而前,七嘴八張的,都問道:‘世子何在?’” |
七嘴八舌 | 《好逑傳》第五回:“眾人正跑得有興頭上,忽被鐵公子攔住,便七嘴八舌地亂嚷。” |
七大八小 | 清·劉鶚《老殘游記》第十回:“有幾張樹根的坐具,卻是七大八小的不勻。”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一百八回:“這十二釵說是金陵的,怎么家里這些人如今七大八小的就剩了這幾個。” |
七子八婿 | 《舊唐書·郭子儀傳》載:唐郭子儀有子八人,婿七人,皆朝廷重官。 |
七孔八洞 | |
七孔生煙 | 清·張春帆《宦海》第八回:“袁太守竟教訓起他來,氣得七孔生煙,雙眉倒豎。” |
七尺之軀 | 戰(zhàn)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勸學》:“口耳之間,則四寸耳,偈足以美七尺之軀哉?” |
七平八穩(wěn) | |
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 | 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今之欲王者,猶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