倍道兼進的成語故事
拼音bèi dào jiān jìn
基本解釋倍:加倍;道:行程。形容加快速度行進。
出處清 錢采《說岳全傳》第22回:“迎二帝于沙漠,救生民于涂炭,爾其倍道兼進,以慰朕懷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倍道兼進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倍道兼進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盈科后進 | 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原泉混混,不舍晝夜,盈科而后進,放乎四海。” |
分道揚鑣 | 北齊 魏收《魏書 拓跋志傳》:“洛陽我之豐沛,自應分路揚鑣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” |
突飛猛進 | 鄒韜奮《患難馀生記》第三章:“進步文化的突飛猛進,雖有利于國家民族,雖有利于人民大眾,但卻是頑固派反動派的莫大的障礙物。” |
鳴鑼開道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99回:“大凡官府出街,一定是鳴鑼開道的。” |
加官進爵 | 明 周楫《西湖二集》:“征聘吳與弼進京,加官進爵,將隆以伊傅之禮。” |
地地道道 | 柳青《創業史》第一部第29章:“這是地地道道的高增福——不聲不響,心里打著主意。” |
寸進尺退 | 《老子》第六十九章:“不敢進寸而退尺。” 唐·韓愈《上兵部李侍郎書》:“寸進尺退,卒無所成。” |
進種善群 | 清·張鶴齡《法人篇》:“且變法之后,而人亦有與之俱變者,此進種善群之公例,而其效有操券決也。” |
道骨仙風 | 宋·程珌《喜遷鶯·壽薛樞密》詞:“道骨仙風,安排頓著,須是人間紫府。” |
樂道安命 | 南朝·宋·鮑照《園葵賦》:“蕩然任心,樂道安命。” |
說東道西 | 杜鵬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四章:“老工程師哪有工夫聽別人說東道西?” |
逆道亂常 | 唐 李公佐《謝小娥傳》:“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亂常之心,足以觀天下貞夫孝婦之節也。” |
經邦論道 | 《隋書 李穆傳》:“臣日薄桑榆,位高軒冕,經邦論道,自顧缺然。” |
齊頭并進 | 周恩來《在上海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的講話》:“實事求是,循序前進,齊頭并進,迎頭趕上。” |
進本退末 | 西漢 桓寬《鹽鐵論 本議》:“愿罷鹽鐵酒榷均輸,所以進本退末,廣利農業便也。” |
樂道好古 | 《孔叢子·公儀》:“魯人有公儀體者,砥節厲行,樂道好古,恬于榮利,不事諸侯。” |
仁義道德 | 唐·韓愈《原道》:“后之人,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,孰從而聽之。” |
進道若退 | 《老子》:“明道若昧,進道若退。” |
進銳退速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盡心上》:“其進銳者,其退速。” |
進讒害賢 | |
道山學海 | 明·無名氏《鳴鳳記·鄒林游學》:“道山學海功非淺,孔思周情文可傳。” |
進進出出 |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五回:“霞芬進進出出,招呼得十二分殷勤。” |
山陰道上,應接不暇 |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言語》:“從山陰道上行,山川自相映發,使人應接不暇。” |
師嚴道尊 | 《荀子·致士》:“師術有四,而博習不與焉。尊嚴而憚,可以為師。”《禮記·學記》:“凡學之道,嚴師為難。師嚴然后道尊,道尊然后民知敬學。” |
東道主 |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三十年》:“若舍鄭以為東道主,行李之往來,共其乏困,君亦無所害。” |
餓殍滿道 | 漢·仲長統《昌言·損益篇》:“坐視戰士之蔬菜,立望餓殍之滿道,如之何為君行此政也。” |
力屈道窮 | 《周書·王思政傳》:“今力屈道窮,計無所出,唯當效死,以謝朝恩。” |
進退維谷 | 《詩經 大雅 桑柔》:“人亦有言,進退維谷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