鏃礪括羽的成語故事
拼音zú lì kuò yǔ
基本解釋比喻人刻苦磨練,力求精進。括羽,用羽毛裝束箭尾。語本《孔子家語·子路初見》:“子路曰:‘南山有竹,不柔自直,斬而用之,達于犀革。以此言之,何學之有?’孔子曰:‘括而羽之,鏃而礪之,其入之不亦深乎?’”
出處語本《孔子家語·子路初見》:“子路曰:‘南山有竹,不柔自直,斬而用之,達于犀革。以此言之,何學之有?’孔子曰:‘括而羽之,鏃而礪之,其入之不亦深乎?’”
暫未找到成語鏃礪括羽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鏃礪括羽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零光片羽 | 黃遠庸《記者眼光中之孫中山》:“其所對北京內外記者所言,皆不過此三種政策之零光片羽,蓋孫先生之樂觀主義如此。” |
吉光片羽 | 清 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92回:“祖宗詩文,在旁人觀之,不過行云流水,我們后輩視之,吉光片羽,皆金玉珠貝。” |
羽旄之美 |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百姓聞王車馬之聲,見羽旄之美。” |
間不容礪 | 《隋書·李德林傳》:“佐斗嫁禍,紛若猬毛,曝骨履腸,間不容礪。” |
愛惜羽毛 | 西漢 劉向《說苑 雜言》:“夫君子愛口,孔雀愛羽,虎豹愛爪,此皆所以治身法也。” |
鎩羽而歸 | 南朝宋·鮑照《拜侍郎上疏》:“鎩羽暴鱗,復見翻躍。” |
羽翼豐滿 | |
礪山帶河 | 《史記·高祖功臣侯者年表》:“封爵之誓曰:‘使河如帶,泰山若礪,國以永寧,愛及苗裔。’” |
羽毛豐滿 | 先秦 管仲《管子 水池》:“形體肥大,羽毛豐茂。” |
鉤金輿羽 | 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金重于羽者,豈謂一鉤金與一輿羽之謂哉。” |
沒衛飲羽 | 漢·王充《論衡·儒增》:“儒書之言楚熊渠子、養由基、李廣射寢石,矢沒衛飲羽者,皆增之也。” |
綸巾羽扇 | 唐 呂巖《雨中花》詞:“岳陽樓上,綸巾羽扇,誰識天人。” |
鎩羽暴鱗 | 南朝·宋·鮑照《侍郎上疏》:“鎩羽暴鱗,復見翻躍。” |
鎩羽涸鱗 | 明·楊慎《高泉臨行再賦此以別》:“鎩羽涸鱗去安所,繯飛川詠幾時同。” |
羽毛未豐 |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秦策一》:“秦王曰:‘寡人聞之,毛羽不豐滿者,不可以高飛。’” |
礪世磨鈍 | 宋 秦觀《官制下》:“爵祿者,天下之砥石,圣人所以礪世磨鈍者也。” |
射石飲羽 | 《呂氏春秋·精通》:“養由基射兕中石,矢乃飲羽,誠乎兕也。” |
鉆皮出羽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文苑傳下 趙壹》:“所好則鉆皮出其毛羽,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。” |
砥礪廉隅 | 宋·蘇軾《劉有方可昭宣使依舊嘉州刺史內侍押班制》:“砥礪廉隅,有搢紳之風。” |
深自砥礪 |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魏志·賈詡傳》:“文帝從之,深自砥礪。” |
砥節礪行 | 王闿運《曾孝子碑文》:“惟先生姿度樸堅,砥節礪行,穎敏足以成學,迂誠足以矯世。 ” |
斷羽絕鱗 | 元·柯丹邱《荊釵記·套書》:“因科舉離鄉半春,從別后斷羽絕鱗。今日天教遇你們,趁良使附歸音信。” |
片光零羽 | 黃遠庸《記者眼中之孫中山》:“又中山政見,亦僅片光零羽,見于報章。” |
毛羽鱗鬣 | 明·袁宏道《滿井游記》:“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。” |
霓裳羽衣 | 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:“輕攏慢捻抹復挑,初為《霓裳》后《六幺》。” |
砥礪名號 | 漢·劉向《新序·雜事三》:“砥礪名號者,不以利傷行。” |
谷馬礪兵 | 宋 陳師道《贈張文潛》詩:“秋來待試丞相府,谷馬礪兵吾甚武。” |
亡矢遺鏃 | 漢·賈誼《過秦論》:“秦無亡矢遺鏃之費,而天下諸侯已困矣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