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實春華的成語故事
拼音qiū shí chūn huā
基本解釋比喻德行和才華。
出處清 林則徐《杭嘉湖三郡觀風告示》:“凡爾諸生,各宜踴躍,此日馳驅文囿,競吐珠零錦粲之詞;他年黼黻皇猷,佇收秋實春華之用。”參見“春華秋實”。
暫未找到成語秋實春華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秋實春華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冰壺秋月 | 宋 蘇軾《贈潘谷》詩:“布衫漆黑手如龜,未害冰壺貯秋月。” |
實至名歸 | 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5回:“敦倫修行,終受當事之知;實至名歸,反作終身之玷。” |
一葉知秋 |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說山川》:“以小明大,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,睹瓶中之冰,而知天下之寒。” |
秋高氣和 | 清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十九回:“卻說小燕便服輕車,叫車夫徑到城南保安寺街而來,那時秋高氣和,塵軟蹄輕,不一會已到了門口,把車停在門前兩棵大榆樹蔭下。” |
老實巴交 | 徐光耀《平原烈火》:“一個一個心慈面善,全是老實巴交的。” |
春風化雨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盡心上》:“有如時雨化之者。” |
秋水伊人 | 《詩經 秦風 蒹葭》:“蒹葭蒼蒼,白露為霜;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 |
著手回春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3章:“他想起來高一功的情況不妙,尚炯回來也許會著手回春。” |
處實效功 | |
春風風人 | 漢 劉向《說苑 貴德》:“管仲上車曰:‘嗟茲乎,我窮必矣!吾不能以春風風人,吾不能以夏雨雨人,吾窮必矣。’” |
春山如笑 | 宋·郭熙《林泉高致·山水訓》:“春山澹冶而如笑,夏山蒼翠而如滴,秋山明凈而如妝,冬山慘淡而如睡。” |
春冰虎尾 | 《尚書·君牙》:“心之憂危,若蹈虎尾,涉于春冰。” |
黑不溜秋 | 梁實秋《喝茶》:“普洱茶,漆黑一團,據說也有綠色者,泡烹出來黑不溜秋,粵人喜之。” |
陽春白雪 | 戰國 楚 宋玉《對楚王問》:“其為《陽阿》、《薤露》,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,其為《陽春》、《白雪》,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。” |
春光明媚 | 元 宋方壺《斗鵪鶉 踏青》套曲:“時遇著春光明媚,人賀豐年,民樂雍熙。” |
著手成春 | 唐·司空圖《二十四詩品·自然》:“俯拾即是,不取諸鄰,俱道適往,著手成春。如逢花開,如瞻歲新。” |
滿園春色 | 宋·葉紹翁《游小園不值》詩:“春色滿園關不住,一枝紅杏出墻來。” |
春去冬來 | 《新編五代史平話·周史》:“不然,厲兵秣馬,春去冬來,使賊兵疲于奔命,俟其勢衰,收之未晚。” |
春寒料峭 | 宋 釋普濟《五燈會元》第19卷:“春寒料峭,凍殺年少。” |
滿面春風 | 元 王實甫《麗春堂》第一折:“得勝歸來喜笑濃,氣昂昂,志卷長虹,飲千鐘,滿面春風。” |
華不再揚 | 晉·陸機《短歌行》:“時無重至,華不再揚。” |
騰聲飛實 | 南朝·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序志》:“歲月飄忽,性靈不居,騰聲飛實,制作而已。” |
現實主義 | 毛澤東《論持久戰》:“雖可能有張伯倫一類的遷就所謂‘既成事實’的‘現實主義’的調頭出現,但主要的國際勢力將變到進一步地援助中國。” |
寒木春華 | 北齊·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文章》:“劉應之曰:‘既有寒木,又發春華,何如也?’” |
足履實地 | 《宋史·劉甲傳》:“生平常謂:吾無他長,惟足履實地。” |
老氣橫秋 | 南朝 齊 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“風情張日,霜氣橫秋。” |
春深似海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30回:“這屋里那塊‘四樂堂’的匾,可算掛定了!不然,這‘春深似海’的屋子,也就難免‘愁深似海’。” |
踵事增華 | 南朝 梁 蕭統《<文選>序》:“蓋踵其事而增華,變其本而加厲,物既有之,文亦宜然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