掎挈司詐的成語故事
拼音jǐ qiè sī zhà
基本解釋掎挈:指摘;司:同“伺”,偵候;詐:欺詐。抓住人家過錯,等待機(jī)會來陷害。
出處戰(zhàn)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議兵》:“掎挈司詐,權(quán)謀傾覆,未免盜兵也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掎挈司詐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掎挈司詐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乘偽行詐 | 漢·劉向《列女傳·母儀》:“夫伐功施勞,鮮能布仁;乘偽行詐,莫能久長。” |
佯輪詐敗 | |
佯輸詐敗 |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九十六回:“明日吾自引一千兵搦戰(zhàn),卻佯輸詐敗,誘到北山之前,放炮為號,三面夾攻,必獲大勝。” |
佯風(fēng)詐冒 | 元·武漢臣《生金閣》第三折:“你個弟子孩兒,吃了兩種酒,佯風(fēng)詐冒,手之舞之的打我,你敢再來打我么?” |
光桿司令 | 曲波《林海雪原》:“謝文東是個光桿司令,除了他的五個兒子一個女婿和七個馬弁之外,再沒有什么軍事力量。” |
兵不厭詐 | 先秦 韓非《韓非子 難一》:“戰(zhàn)陣之間,不厭詐偽。” |
兵以詐立 | 春秋·齊·孫武《孫子·軍爭》:“兵以詐立,以利功,以分合為變者也。” |
軍不厭詐 | 春秋·楚·孫武《孫子兵法·計(jì)篇》:“兵者,詐道也。”李筌注:“軍不厭詐。” |
刁滑奸詐 | |
勒索敲詐 | 徐朔方《<牡丹亭>校注·前言》:“當(dāng)時捐稅重重,而且還派了許多宦官為專使到全國各地去開礦,勒索敲詐,胡作非為。” |
司農(nóng)仰屋 | 黃小配《廿載繁華夢》第30回:“朝廷因連年國費(fèi)浩煩,且因賠款又重,又要辦理新政,正在司農(nóng)仰屋的時候,勢不免裁者經(jīng)費(fèi)。” |
司空眼慣 | 宋·李廷忠《卜算子·蕭計(jì)議席上》:“雅興雜魚龍,妙算回鸞鳳。莫道司空眼慣,還入清宵夢。” |
司空見慣 | 唐 孟棨《本事詩 情感》:“劉于席上賦詩曰:‘……司空見慣渾閑事,斷盡江南刺史腸。’” |
司馬昭之心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魏志 高貴鄉(xiāng)公傳》:“高貴鄉(xiāng)公卒裴松之注引《漢晉春秋》:“司馬昭之心,路人所知也。” |
司馬昭之心,路人皆知 | 《三國志·魏書·高貴鄉(xiāng)公傳》斐松之注引《漢晉春秋》:“司馬昭之心,路人皆知。” |
司馬牛之嘆 | 《論語 顏淵》:“司馬牛憂曰:‘人皆有兄弟,我獨(dú)亡。’” |
司馬稱好 | 五代·李瀚《蒙求》詩:“司馬稱好。”徐子光集注:“(后漢司馬徽)口不談人之短。與人語,莫問好惡,皆言好。有鄉(xiāng)人問徽安否,答曰好。有人自陳子死,答曰大好。妻責(zé)之曰:人以君有德,故相告,何忽聞人子死,便言好!徽曰:卿言亦大好。” |
司馬青衫 | 白居易《琵琶行》詩:“座中泣下誰最多,江州司馬青衫濕。” |
各司其事 | 明 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八十四回:“今日便須派定路數(shù),各司其事。” |
爾虞我詐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五年》:“我無爾詐,爾無我虞。” |
爾詐我虞 |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五年》:“我無爾詐,爾無我虞。” |
左挈右提 | 明·朱鼎《玉鏡臺記·石勒報(bào)敗》:“將勇兵強(qiáng),華夷懾服;左挈右提,東征西伐。” |
左提右挈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張耳陳余列傳》:“夫以一趙尚易燕,況以兩賢王左提右挈,而責(zé)殺王之罪。” |
巧詐不如拙誠 | 戰(zhàn)國·韓·韓非《韓非子·說林》:“故曰:巧詐不如拙誠。樂羊以有功見疑,秦西巴以有罪益信。” |
扶老挈幼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58回:“所過州縣,分毫不擾,鄉(xiāng)村百姓,扶老挈幼,燒香羅拜迎接。” |
挈婦將雛 | 魯迅《為了忘卻的記念》:“慣于長夜過春時,挈婦將雛鬢有絲。” |
挈榼提壺 | 晉·劉伶《酒德頌》:“止則操卮執(zhí)觚,動而挈榼提壺,唯酒是務(wù),焉知其余。” |
挈瓶之智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