徜徉恣肆的成語故事
拼音cháng yáng zì sì
基本解釋形容文章揮灑自如,氣勢豪放。
出處宋 曾鞏《祭王平甫文》:“至若操紙為文,落筆千字,徜徉恣肆,如不楞窮。
暫未找到成語徜徉恣肆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徜徉恣肆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逸游自恣 |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梁冀傳》:“少為貴戚,逸游自恣。” |
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 | 三國·魏·王肅《孔子家語·六本》:“與不善人居,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,亦與之化矣。” |
恣情縱欲 | 宋·陸九淵《與曾宅之書》:“惟其生于后世,學絕道喪,異端邪說充塞彌滿,遂使有志之士罹此患害,乃與世間凡庸恣情縱欲之人均其陷溺,此豈非以學術殺天下哉?” |
閎中肆外 | 唐 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先生之于文,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。” |
肆無忌憚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中庸》:“小人之中庸也;小人而無忌憚也。” 宋 朱熹注:“小人不知有此,則肆欲妄行,而無所忌憚矣。” |
汪洋自恣 | 明·袁中道《李溫陵傳》:“且夫今之言汪洋自恣,莫如《莊子》,然未有因讀《莊子》而汪洋自恣者也,即汪洋自恣之人,又未必讀《莊子》也。” |
輕世肆志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魯仲連鄒陽列傳》:“吾與富貴而泏于人,寧貧賤而輕世肆志焉。” |
直而不肆 | 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第58章:“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。” |
迷離徜仿 | |
求馬唐肆 | 《莊子·田子方》:“彼已盡矣,而女求之以為有,是求馬于唐肆也。” |
狡焉思肆 | 晉·潘岳《關中詩》:“蠢爾戎狄,狡焉思肆。” |
徙倚仿徉 | 戰國·楚·屈原《楚辭·哀時命》:“然隱敏而不達兮,獨徒倚以仿徉。” |
肆言如狂 | 宋·洪邁《夷堅丙志·河北道士》:“宣和七年正月望夜,京師太一宮張燈,觀者塞道。二人墜于池,宮率急拯之,不肯上,肆言如狂。” |
迷離徜恍 | |
放意肆志 | 宋·蘇軾《超然臺記》:“時相與登覽,放意肆志焉。” |
暴戾恣睢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伯夷列傳》:“盜跖日殺不辜,肝人之肉,暴戾恣雎,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。” |
跋扈恣睢 | 參見“跋扈自恣”。 |
求馬于唐肆 | 莊周《莊子 田子方》:“彼已盡矣,而女求之以為有,是求馬于唐肆也。郭象注:“唐肆,非停馬處也。” |
豺虎肆虐 | 漢·張衡《南都賦》:“帝亂其政,豺虎肆虐,真人革命之秋也。” |
大肆厥辭 | 明·劉基《〈宋景濂學士文集〉序》:“先生不分至高,極天下之書無不盡讀,以其所蘊,大肆厥辭。其氣韻沉雄如淮陰出師,百戰百勝,志不少懾。” |
恣意妄行 | 《漢書 杜周傳》:“曲陽侯要前為三公輔政,知趙昭儀殺皇子,不輒白奏,反與趙氏比周,恣意妄行。” |
汪洋大肆 | 《新唐書 韓愈傳贊》:“當其所得,粹然一出于正,刊落陳言,橫騖別驅,汪洋大肆,要之無抵捂圣人者。” |
肆意妄為 |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60回:“故令天媳管束,督做女工之事,非縱之使毫無忌憚,肆意妄為也。” |
恣心縱欲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三十四回:“難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縱欲,毫無防范的那種心性。” |
目動言肆 |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文公十二年》:“使者目動而言肆,懼我也,將遁矣。” |
汪洋恣肆 | 唐·柳宗元《直城縣開國伯柳公行狀》:“凡為文,去藻飾之華靡,汪洋自肆,以適己為用。” 明·歸有光《與潘子實書》:“聽其言汪洋恣肆,而實無所折衷,此今世之通患也。” |
肆言無憚 | 宋·周密《齊東野語》:“子仁蓋女真之能文者,故敢肆言無憚如此。” |
大肆揮霍 | 高陽《胡雪巖全傳·煙消云散》:“自己依舊大肆揮霍,三千兩銀子還一個人情債,簡直毫無心肝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