楛耕傷稼的成語故事
拼音kǔ gēng shāng jià
基本解釋楛:粗劣,粗惡;稼:莊稼。耕田不細(xì)致,莊稼受損害。
出處戰(zhàn)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天論》:“楛耕傷稼,耘耨失歲,政險失民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楛耕傷稼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楛耕傷稼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分耕耘,一分收獲 | |
七損八傷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六十四回:“后面伏兵齊起,這索超便有三頭六臂,也須七損八傷。”又第一百九回:“降者三萬人,除那逃走脫的,其余都是十死九活,七損八傷,顛翻在地,被人馬踐踏,骨肉如泥的,不計(jì)其數(shù)。” |
不傷脾胃 | 茅盾《子夜》:“罵幾句不傷脾胃。” |
不稼不穡 | 《詩經(jīng) 魏風(fēng) 伐檀》:“不稼不穡,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 |
不耕而食,不織而衣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39卷:“又想起做和尚的不耕而食,不織而衣,住下高堂清舍,燒香吃茶。” |
不耕而食,不蠶而衣 | 漢·桓寬《鹽鐵論·相刺》:“而無益于理,往來浮游,不耕而食,不蠶而衣。” |
與死扶傷 | 西漢·劉安《淮南子·兵略訓(xùn)》:“白刃合,流矢接,步血屬腸,與死扶傷。” |
兩虎相爭,必有一傷 | 明·徐元《八義記·張維評話》:“我相公官至下大夫,不知為何,近日只要與上大夫趙正卿爭朝,我想兩虎相爭,必有一傷。” |
兩虎相斗,必有一傷 | 西漢·劉向《戰(zhàn)國策·秦策二》:“虎者,戾蟲;人者,甘餌。今兩虎爭人而斗,小者必死,大者必傷。” |
兩敗俱傷 | 宋 汪應(yīng)辰《文定集 答梁子鋪》:“東漢之君子必欲與小人為敵,終于兩敗俱傷,而國隨以亡。” |
二虎相斗,必有一傷 | 明·煙霞散人《斬鬼傳》第四回:“這叫做二虎相斗,必有一傷,待他傷了一個,便容易了。” |
五勞七傷 | 元 劉唐卿《降桑椹》第二折:“糊突蟲云:\'我會醫(yī)五勞七傷。\'” |
五癆七傷 | 老舍《二馬》:“兩位馬先生都沒有臟病,也沒有五癆七傷,于是又平安的過了一關(guān)。” |
以養(yǎng)傷身 | 《莊子·讓王》:“夫人王亶父,可謂能尊生矣。能尊生者,雖貴富,不以養(yǎng)傷身;雖貧賤,不以利累形。今世之人,居高官尊爵者,皆重失之。見利輕亡其身,豈不惑哉!”按,此語亦見《呂氏春秋·審為》與《淮南子·道應(yīng)訓(xùn)》。 |
傷化敗俗 | 《漢書·貨殖傳》:“又況掘冢搏掩,犯奸成富,曲叔、稽發(fā)、雍樂成之徒,猶夏齒列,傷化敗俗,大亂之道也。” |
傷天害理 |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呂無病》:“堂上以我為天下之齷齪教官,勒索傷天害理之錢,以吮人癰痔者耶!” |
傷夷折衄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22回:“至乃愚佻短略,輕進(jìn)輕退,傷夷折衄,數(shù)表師徒。” |
傷弓之鳥 | 《晉書 苻生載記》:“傷弓之鳥,落于虛發(fā)。” |
傷心慘目 | 唐 李華《吊古戰(zhàn)場文》:“日光寒兮草短,月色苦兮霜白。傷心慘目,有如是耶?” |
傷心疾首 | 《‘五四’愛國運(yùn)動資料·學(xué)界風(fēng)潮記》:“吾民傷心疾首之事,孰有過于是耶!” |
傷心蒿目 | 戰(zhàn)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駢拇》:“今世之仁人,蒿目而憂世之患。” |
傷教敗俗 | 明·馬中錫《罪言》:“今諸小道家淺陋無理,葬得善地,雖殺人巨盜,亦可獲福;課得美占,雖弒父與君,亦無大害。傷教敗俗,莫過于此。” |
傷筋動骨 | 元 關(guān)漢卿《蝴蝶夢》第二折:“打的來傷筋動骨,更疼似懸頭刺股。” |
傷言扎語 | 周立波《山鄉(xiāng)巨變》上卷:“嫂嫂指雞罵狗,傷言扎語,家里一天也待不下去了。” |
傷財(cái)勞眾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80回:“畢竟鰍船難取勝,傷財(cái)勞眾枉徒然。” |
傷風(fēng)敗俗 | 《魏書 游明根傳附肇》:“肇,儒者,動存名教,直繩所舉,莫非傷風(fēng)敗俗。” |
傷風(fēng)敗化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一一一回:“世人都把那淫欲之事當(dāng)作‘情’字,所以作出傷風(fēng)敗化的事來,還自謂風(fēng)月多情,無關(guān)緊要。” |
兔死狐悲,物傷其類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89回:“獲曰:‘兔死狐悲,物傷其類’。吾與汝皆是各洞之主,往日無冤,何故害我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