跌跌爬爬的成語故事
拼音diē diē pá pá
基本解釋連跌帶爬。
出處清·韓邦慶《海上花列傳》第51回:“驀然抬頭見了主人,猛吃大驚,跌跌爬爬,一哄四散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跌跌爬爬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跌跌爬爬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跌跌撞撞 | 清·韓邦慶《海上花列傳》第42回:“腳底下不曉得高低,跌跌撞撞,進了右首房間?!?/td> |
吃里爬外 |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末編 “立此存照”(四)》:“凡一班吃里爬外,槍口向內的狼鼠之輩,讀此亦當憬然而悟矣?!?/td> |
跌宕風流 | 清 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續錄二》:“諸君子跌宕風流,自是佳話。” |
跌腳搥胸 | |
捶胸跌足 | 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八:“老翁捶胸跌足道:‘眼面前錯過了仙緣,悔之何及!’” |
跌腳槌胸 | 《水滸傳》第一○四回:“眾人跌腳槌胸,好似掀翻了雞窠,弄出許多慌來?!?/td> |
櫛垢爬癢 | 唐·韓愈《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》:“君隨往改試大理評事攝監察御史觀察判官,櫛垢爬癢,民獲蘇醒?!?/td> |
跌打損傷 |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29回:“老夫于歧黃雖不深知,向來祖上傳有濟世良方,凡跌打損傷,立時起死回生?!?/td> |
跌磕蹭蹬 | |
跌蕩風流 | 清 余懷《板橋雜記 珠市名妓附見》:“白門娟娟靜美,跌蕩風流,能度曲,善畫蘭?!?/td> |
跌跌蹌蹌 | |
跌跌滾滾 | |
跌腳絆手 | 《孽?;ā返诙嘶兀骸白詮牡谝徊教ど狭松鐣膽鹁€,只覺得面前跌腳絆手的布滿了敵軍,第二步再也跨不出?!?/td> |
爬梳剔抉 | 《宋史·律歷志》:“建安布衣蔡元定著《律呂新書》,朱熹稱其超然遠覽,奮其獨見,爬梳剔抉,參互考尋?!?/td> |
跌宕昭彰 | 南朝 梁 蕭統《序》:“其文章不群,辭彩精拔,跌宕昭彰,獨超眾類。” |
拽拳丟跌 | 元·無名氏《打韓通》第二折:“俺是韓通的徒弟,今日拽拳丟跌已罷,師父吃酒去了,我兩個無甚事。” |
爬耳搔腮 |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二集·徐懋庸作<打雜集>序》:“我是和不是東西之流開開玩笑,要使他爬耳搔腮,熱刺刺的覺得他的世界有些灰色?!?/td> |
爬羅剔抉 | 唐 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占小善者率以錄,名一藝者無不庸。爬羅剔抉,刮垢磨光。蓋有幸而獲選,孰云多而不揚?” |
爬梳洗剔 | 清·盧文弨《〈履齋示兒編〉跋》:“怡谷,學人也。宜其視此無難焉。爬梳洗剔,視元本不可以道里計。” |
爬山涉水 | 范金標《懷念敬愛的周總理》:“在作戰頻繁的長征路上,一年多的時間里周副主席白天和我們一樣爬山涉水,櫛風沐雨。” |
跌宕不拘 | |
爬山越嶺 |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114回:“嚇得鄧艾棄甲丟盔,撇了坐下馬,雜在步軍之中,爬山越嶺而逃?!?/td> |
風流跌宕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十四回:“那寶玉素聞北靜王的賢德,且才貌俱全,風流跌宕,不為官俗國體所縛,每思相會,只是父親拘束,不克如愿。今見反來叫他,自是喜歡?!?/td> |
跌蕩不羈 | 《宣和書譜 石延年》:“遂入館,然跌蕩不羈,劇飲尚氣節,視天下無復難事,不為小廉曲謹以投茍合?!?/td> |
跌蕩不拘 | 明 袁黃、王世貞《綱鑒合編 宋紀 武帝》:“八月,宋主殺中書令王僧達,僧達幼聰警能文,而跌蕩不拘?!?/td> |
跌彈斑鳩 | |
跌腳捶胸 | 元 關漢卿《五侯宴》第二折:“我這里牽腸割肚把你個孩兒舍,跌腳捶胸,自嘆嗟。” |
隔靴爬癢 | 清·錢大昭《邇言》卷六:“《朱子語類》云:圣人只是識得性。百家紛紛,只是不識性字。揚子鶻鶻突突,荀子又所謂隔靴爬癢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