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同賞異的成語故事
拼音gōng tóng shǎng yì
基本解釋功:功勞;賞:賞賜。指功勞相同而賞賜卻不同。
出處漢·荀悅《漢紀·元帝紀》:“臣聞功同賞異則勞臣疑,罪均刑別則百姓惑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功同賞異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功同賞異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別財異居 | 《宋史 太祖紀二》:“癸亥,詔:荊蜀民祖父母、父母在者,子孫不得別財異居。” |
殊途同歸 | 《周易 系辭下》:“天下同歸而殊涂,一致而百慮。” |
祖功宗德 | 《孔子家語 廟制》:“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,謂之祖宗者,其廟皆不毀。” |
非同小可 | 元 關漢卿《魔合羅》第三折:“人命事關天關地,非同小可!” |
歌功頌德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周本紀》:“民皆歌樂之,頌其德。” |
功虧一簣 | 《尚書 旅獒》:“為山九仞,功虧一簣。” |
居功自滿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5章:“象郝搖旗這樣的人,平時居功自滿,遇到艱難的時候又不肯同心協力,常發怨言。” |
奇花異草 | 明 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50回:“命周賈于絳州城內,起一座花園,遍求奇花異草,種植其中。” |
失敗是成功之母 | 毛澤東《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》:“經驗對于干部是必需的,失敗是成功之母。” |
不敢茍同 | 葉赫那拉·圖鴻《乾隆皇帝》第一章:“兄臺這般說話在下可不敢茍同,紅花會劫富濟貧,替天行道。” |
一軌同風 | 《晉書 苻堅載記上》:“一軌九州,同風天下。” |
謳功頌德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周本紀》:“民皆歌樂之,頌其德。” |
一視同仁 | 唐 韓愈《原人》:“是故圣人一視而同仁,篤近而舉遠。” |
同病相憐 | 漢 趙曄《吳越春秋 闔閭內傳》:“子不聞《河上歌》乎?同病相憐,同憂相救。” |
普天同慶 |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》:“皇子誕育,普天同慶,臣無勛焉,百猥頒厚賚。” |
將功補過 | 《晉書 王敦傳》:“當令任不過分,役其所長,以功補過,要之將來。” |
德容言功 | 語出《禮記·昏義》。見“德言容功”。 |
處實效功 | |
奇才異能 | 唐 吳兢《貞觀政要 擇宮》:“臣愚豈敢不盡情,但今未見有奇才異能。” |
同室操戈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鄭玄傳》:“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?” |
功成名就 | 《墨子·修身》:“功成名遂,名譽不可虛假。” |
同心合力 | 《書·泰誓中》:“予有亂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 |
異途同歸 |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本經訓》:“五帝三王,殊事而同指,異路而同歸。” |
急功近利 | 漢 董仲舒《春秋繁露 卷九 對膠西王》: “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,修其理不急功。” |
只要功夫深,鐵杵磨成針 | 宋 祝穆《方輿勝覽 眉州 磨針溪》:“過是溪,逢老媼方磨鐵杵,問之,曰:‘欲作針。’太白感其意,還卒業”。 |
異寶奇珍 | 宋 胡仔《苕溪漁隱叢話后集 東坡四》:“嗟呼,世不乏奇珍異寶,乏識者耳。” |
休戚是同 | 《晉書·王導傳》:“吾與元規休戚是同,悠悠之談,宜絕智者之口。” |
比眾不同 |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四回:“原來悟空筋斗云比眾不同,十分快疾,把個金星撇在腦后,先至南天門外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