鵠峙鸞翔的成語故事
拼音hú zhì luán xiáng
基本解釋形容筆勢挺拔而飄逸。
出處清蒲松齡《擬上萬幾之暇臨摹法書特賜諸臣御書各一幅群臣謝表》:“迨后羲獻齊名,喜行間之縈蛇綰蚓;柳顏并著,驚紙上之鵠峙鸞翔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鵠峙鸞翔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鵠峙鸞翔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鴻鵠將至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使奕秋誨二人奕,其一人專心致志,惟奕秋之為聽。一人雖聽之,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,思援弓繳而射之,雖與之俱學,弗若之矣。” |
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| 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:“嗟呼,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?” |
燕雀安知鴻鵠志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陳涉世家》:“嗟呼,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!” |
鳳協鸞和 | |
鳳友鸞交 | 元·湯式《集賢賓·友人愛姬為權豪所奪》套曲:“烘散燕子鶯兒,拆散鳳友鸞交。” |
翼翼飛鸞 | |
鸞鳳和鳴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莊公二十二年》:“吉。是謂鳳凰于飛,和鳴鏘鏘。” |
倒鳳顛鸞 | 金 元好問《贈答張教授仲文》詩:“天孫繰絲天女織,倒鳳顛鸞金粟尺。” |
離鸞別鳳 | 唐 李賀《湘妃》詩:“離鸞別鳳煙梧中,巫云蜀雨遙相通。” |
鴻鵠之志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陳涉世家》:“嗟乎!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!” |
顛鸞倒鳳 | 金 元好問《促拍丑奴兒 學閑閑公體》詞:“無情六合乾坤里,顛鸞倒鳳,撐霆裂月,直被消磨。” |
鸞顛鳳倒 | 明 謝讜《四喜記 仁主賜婚》:“喜孜孜鸞顛鳳倒,美津津露澀花嬌。” |
鳳采鸞章 | 南朝·梁·沈約《謝齊竟陵王示永明樂歌啟》:“鳳采鸞章,霞鮮錦縟。” |
燕雀不知鴻鵠志 | 清·黃世仲《洪秀全演義》第21回:“乃向其鄉人說道:‘我今將為狀元,不久便作開國元勛矣!何以賀我?’鄉人益非之。劉贊臣嘆道:‘此所謂燕雀不知鴻鵠志也。’” |
驂鸞馭鶴 | |
川渟岳峙 | 《晉書·隱逸傳序》:“玉輝冰潔,川渟岳峙,修至樂之道,固無疆之休。” |
鸞飄鳳泊 | 唐 韓愈《峋嶁山》詩:“科斗拳身薤倒披,鸞飄鳳泊拿虎螭。” |
飛鸞翔鳳 | 明·許三階《節俠記·俠晤》:“諸公飛鸞翔鳳,望重時流。” |
鸞歌鳳舞 | 《山海經 大荒南經》:“爰有歌舞之鳥,鸞鳥自歌,鳳鳥自舞。” |
鸞鳳分飛 | 唐 房千里《寄妾趙氏》詩:“鸞鳳分飛海樹秋,忍聽鐘鼓越王樓。” |
高飛遠翔 | 漢 劉向《說苑 尊賢》:“鴻鵠高飛遠翔,其所恃對者六翮也。” |
跨鳳乘鸞 | 元·楊景賢《劉行首》第三折:“暫時間且略別,三日后向城西傳取長生塊,管著你跨鳳乘鸞。” |
刻木為鵠 | 明·鄭瑗《井觀瑣言》第一卷:“揚氏《法言》、王氏《中說》,所謂刻木為鵠者也。” |
鵲反鸞驚 | |
鹓動鸞飛 | |
單鵠寡鳧 | 《西京雜記》卷五:“齊人劉道強善彈琴,能作單鵠寡鳧之弄。聽者皆悲,不能自攝。” |
鳳泊鸞飄 | 清 全祖望《<鶯脰山房詩集>序》:“然而鳳泊鸞飄,漫漶懷中之刺。” |
鳳只鸞孤 | 元·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四本第四折:“便枕冷衾寒,鳳只鸞孤,月圓云遮,尋思來有甚傷嗟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