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車幅巾的成語故事
拼音chái chē fú jīn
基本解釋柴車:粗劣的車;幅巾:一種儒雅的裝束。坐著柴車,幅巾束首。指人的作風儉樸。
出處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韓康傳》:“亭長以韓微君當過,方發人牛修道橋,及見康柴車幅巾,以為田叟也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柴車幅巾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柴車幅巾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釋車下走 | 戰國·韓·韓非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:“行數百數,以駒為不疾,奪轡代之;御可數百步,以馬為不進,盡釋車而走。” |
安步當車 |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齊策四》:“晚食以當肉,安步以當車,無罪以當貴,清靜貞正以自虞。” |
連車平斗 | 唐 張鷟《朝野僉載》第四卷:“補闕連車載,拾遺平斗量。” |
角巾東路 | 《晉書·羊祜傳》:“嘗與從弟琇書曰:‘既定邊事,當角巾東路,歸故里,為容棺之墟。’” |
馬龍車水 | 清 捧花生《畫舫余譚》:“馬龍車水,過者如云。” |
車水馬龍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皇后紀上 明德馬皇后》:“前過濯龍門上,見外家問起居者,車如流水,馬如游龍。” |
前車之鑒 | 漢 劉向《說苑 善說》:“《周書》曰:‘前車覆,后車戒。’” |
老牛拉破車 | 吳強《紅日》第六章:“那么,什么時候解決戰斗?還是老牛拉破車,慢慢吞吞的嗎?” |
車到山前必有路 | 高玉寶《高玉寶》第四章:“高大哥,‘車到山前必有路’,‘老天爺不會餓死睡家鳥’的。” |
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| |
輕車熟路 | 唐 韓愈《送石處士序》:“若駟馬駕輕車,就熟路,而王良、造父為之先后也。” |
車軌共文 |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中庸》:“今天下車同軌,書同文。” |
不修邊幅 | 北齊 顏之推《顏氏家訓 序致》:“肆欲輕言,不修邊幅。” |
覆車之轍 | 《舊五代史·晉書·李專美傳》:“若陛下不改覆車之轍,以賞無賴之軍,徒困蒸民,存亡未可知也。” |
車攻馬同 | 《詩經·小雅·車攻》:“我車既攻,我馬既同。” |
學富五車 |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天下》:“惠施多方,其書五車。” |
快犢破車 | 《晉書·石季龍載記》:“快牛為犢子時,多能破車,汝當小忍之。” |
車載斗量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吳志 孫權傳》“遣都尉趙咨使魏”裴松之注引三國 吳 韋昭《吳書》:“如臣之比,車載斗量,不可勝數。” |
留得青山在,不愁沒柴燒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82回:“姑娘身上不大好,還得自己開解著些。身子是根本,俗語說的:‘留得青山在,依舊有柴燒。’” |
車量斗數 | 清·秋瑾《精衛石》第一回:“這真是……車量斗數的功德,為什么倒無人肯做呢?” |
公車上書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東方朔傳》:“朔初入長安,至公車上書,凡用三干奏牘。” |
寶馬香車 | 唐 沈佺期《上巳日祓禊渭濱應制》:“寶馬香車清渭濱,紅桃碧柳禊堂春。” |
腹載五車 | 莊周《莊子 天下》:“惠施多方,其書五車。” |
杯水車薪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今之為仁者,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。” |
書讀五車 |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天下》:“惠施多方,其書五車。” |
舟車勞頓 | 錢鐘書《圍城》第二章:“那兩位記者都說:‘今天方博士舟車勞頓,明天早晨到府聆教。’” |
致仕懸車 |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薛廣德傳》:“與丞相定國、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俱乞骸骨,皆賜安車駟馬。東歸沛……縣其安車傳子孫。” |
擲果盈車 | 明·梅鼎祚《玉合記·炯約》:“其人如玉,空教擲果盈車,當此春景融和,不奈鄉心迢遞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