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綆銀瓶的成語故事
拼音sù gěng yín píng
基本解釋素綆:系在吊桶上的繩索;銀瓶:裝水用具。指井上汲水用具。
出處宋·陸游《寄仗錫平老借用其聽琴詩韻》:“寒泉不食人暍死,素綆銀瓶我心惻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素綆銀瓶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素綆銀瓶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訓練有素 | 清 趙翼《廿二史札記》:“兵尚書張鏊請以列顯為指揮僉事,專訓練。顯亦為當時名將,所至有功,故知訓練有素。” |
素昧平生 | 唐 段成式《劍俠傳 郭倫觀燈》:“素昧平生,忽蒙救護,脫妻子于危難,先生異人乎?” |
火樹銀花 | 唐 蘇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詩:“火樹銀花合,星橋鐵鎖開。” |
火燭銀花 | 宋 朱淑真《元夜》詩之三:“火燭銀花觸目紅,揭天鼓吹鬧東風。” |
還淳反素 | 《周書·蘇綽傳》:“先王之所以移風易俗,還淳反素,垂拱而治天下以至太平者,莫不由此。” |
安之若素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38回:“第二天寶小姐酒醒,很覺得過意不去。后來彼此熟了,見瞿太太常常如此,也就安之若素了。” |
素餐尸位 | 《尚書 五子之歌》:“太康尸位,以逸豫滅厥德。”漢 王符《潛夫論 思賢》:“虛食主祿,素餐尸位而但事淫侈,坐作驕奢,破敗而不及傳世者也。” |
短綆汲深 | 《莊子·至樂》:“褚小者不可以懷大,綆短者不可以汲深。” |
艱苦樸素 | 毛澤東《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》:“要勤儉建國,反對鋪張浪費,提倡艱苦樸素、同甘共苦。” |
守口如瓶 | 唐 道世《諸經要集 擇交部 懲過》:“防意如城,守口如瓶。” |
屙金溺銀 | 明 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第32回:“常言道:養兒不要屙金溺銀,只要見景生情。” |
此地無銀三百兩 | 民間故事:有人把銀子埋藏地下,上面留字寫道:“此地無銀三百兩”。鄰人阿二偷走了銀子,也留字寫道:“隔壁阿二不曾偷”。 |
我行我素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中庸》:“君子素其位而行,不愿乎其外。素富貴行乎富貴,素貧賤行乎貧賤,素夷狄行乎夷狄,素患難行乎患難,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。” |
青蠅點素 | 漢 王充《論衡 累害》:“清受塵,白取垢;青蠅所污,常在練素。” |
懷真抱素 | 《宋書·孝武帝紀》:“其有懷真抱素,志行清白,恬退自守,不交當世,或識通古今,才經軍國,奉公廉直,高譽在民,具以名奏。” |
把素持齋 | 元 無名氏《女姑姑》第三折:“念佛心把素持齋,不食葷餐松啖柏。” |
舊瓶裝新酒 | 老舍《我怎樣寫通俗文藝》:“這八篇東西,都是用舊瓶裝新酒辦法寫成的。” |
綆短汲深 | 先秦 莊周《莊子 至樂》:“褚小者不可以懷大,綆短者不可以汲深。” |
井底銀瓶 | 唐·白居易《井底引銀瓶樂府》:“井底引銀瓶,銀瓶欲上絲繩斷;石上磨玉簪,玉簪欲成中央折。” |
懷銀紆紫 | 漢·王充《論衡·命祿》:“懷銀紆紫,未必稷契之才。積金累玉,未必陶朱之智。” |
竊位素餐 | 《漢書·楊惲傳》:“已負竊位素餐之責久矣。” |
玉兔銀蟾 | 唐·白居易《中秋月》詩:“照他幾許人腸斷,玉兔銀蟾遠不知。” |
此地無銀三十兩 | 魯迅《偽自由書·推背圖》:“里巷間有個笑話:……寫道‘此地無銀三十兩’。……就在木板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:‘隔壁阿二勿曾偷’。” |
素面朝天 | 宋 樂史 《楊太真外傳》卷上:“(唐玄宗)封大姨為 韓國夫人 ,三姨為 虢國夫人 ,八姨為 秦國夫人 。同日拜命,皆月給錢十萬,為脂粉之資。然 虢國 不施粧粉,自衒美艷,常素面朝天。” |
紅妝素裹 | 毛澤東《沁園春·雪》:“須晴日,看紅妝素裹,分外妖嬈。” |
素不相能 | 《左傳 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欒桓子娶于范宣子,生懷子,范鞅以其亡也,怨欒氏,故與欒盈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。《后漢書 吳漢傳》:“子與劉公積不相能,而信其虛談,不為之備,終受制矣。” |
銀河倒瀉 | 唐·李白《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》:“金闕前開二峰長,銀河倒掛三石梁。” |
威望素著 | 《宋史 宗澤傳》:“澤威望素著,既至,首捕誅舍賊者數人。下令曰:‘為盜者贓無輕重,并從軍法。’由是盜賊屏息,民賴以安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