疏慵愚鈍的成語故事
拼音shū yōng yú dùn
基本解釋疏慵:懶散;愚鈍:愚笨遲鈍。懶散愚笨。
出處元·馬致遠《陳摶高臥》第二折:“休休休,枉笑殺凌煙閣上人,有這般疏慵愚鈍,孤陋寡聞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疏慵愚鈍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疏慵愚鈍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暗香疏影 | 宋 辛棄疾《和傅巖叟梅花》:“月淡黃昏欲雪時,小窗猶欠歲寒枝。暗香疏影無人處,唯有西湖處士知。” |
才疏志大 |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識鑒》:“伯仁為人志大而才短,名重而識暗。” |
學淺才疏 | 南朝 梁 劉勰《文心雕龍 神思》:“若學淺而空遲,才疏而徒速,以斯成器,未之前聞。” |
草木愚夫 | 明 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70回:“料你不過草木愚夫,識得什么天時人事。” |
肉眼愚眉 | 元 高文秀《黑旋風》第三折:“暢道天理難欺,人心怎昧,則他這肉眼愚眉,把一個黑旋風爹爹敢來也認不得。” |
才疏學淺 | 元 柯丹邱《荊釵記 合巹》:“欲步蟾宮,奈才疏學淺,未得蜚沖。” |
志大才疏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孔融傳》:“融負其高氣,志在靖難,而才疏意廣,迄無成功。” |
詞鈍意虛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61回:“林之孝家的聽他詞鈍意虛,又因近日玉釧兒說那邊正房內失落了東西,幾個丫頭對賴,沒主兒,心下便起了疑。” |
梯愚入圣 | 《南齊書·高逸傳論》:“佛則不然,具縛為種,轉暗成明,梯愚入圣。” |
疏財仗義 | 元 劉君錫《來生債》第四折:“則為我救困扶危,疏財仗義,都做了注福消愆。” |
硁硁之愚 | 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子擊磬于衛,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,曰:‘有心哉,擊磬乎!’既而曰:‘鄙哉!硁硁乎莫己知也,斯已而已矣。’” |
使貪使愚 | 《新唐書·侯君集傳》:“軍法曰:‘使智使勇,使貪使愚,故智者樂立其功,勇者好行其志,貪者邀趨其利,愚者不計其死。’是以前圣使人,必收所長而棄所短。” |
愚公移山 | 《列子 湯問》記載: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,他決心把山平掉,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,認為不能能。愚公說:我死了有兒子,兒子死了還有孫子,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,兩座山終究會鑿平。 |
朗目疏眉 | 《南史·陶弘景傳》:“神儀明秀,朗目疏眉。” |
材疏志大 | 宋·陸游《大風登城詩》:“材疏志大不自量,西家東家笑我狂。” |
才疏德薄 | 元 無名氏《東籬賞菊》第三折:“小生才疏學薄,敢勞大人下降,真乃蓬蓽生輝也。” |
疏忽大意 | 孫犁《文林談屑》:“有些人確實對文字疏忽大意,對宦途和官級斤斤計較。” |
礪世磨鈍 | 宋 秦觀《官制下》:“爵祿者,天下之砥石,圣人所以礪世磨鈍者也。” |
成敗利鈍 | 三國 蜀 諸葛亮《后出師表》:“臣鞠躬盡力,死而后已,至于成敗利鈍,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。” |
競今疏古 | 南朝 梁 劉勰《文心雕龍 通變》:“何則?競今疏古,風味氣衰也。” |
百密一疏 | 清 魏源《庸易通義》:“至道問學之有知無行,分溫故為存心,知新為致知,而敦厚為存心,崇禮為致知,此皆百密一疏。” |
齒落舌鈍 | 《紅樓夢》第二回:“那老僧既聾且昏,又齒落舌鈍,所答非所問。” |
草木蕭疏 | 《晉祠》:“春日黃花滿山,徑幽香遠;秋來草木蕭疏,天高水清。” |
以學愈愚 | |
枝葉扶疏 | 漢 揚雄《解嘲》:“顧默然而作《太玄》五千言,枝葉扶疏,獨說數十余萬言。” |
遲眉鈍眼 | 李劼人《死水微瀾》第六部分:“并且遲眉鈍眼地,看著人憨癡癡地,比蔡興順精靈不到多少。” |
愚夫俗子 |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93回:“只見街坊上,士農工商,文人墨客,愚夫俗子,齊咳咳都道:‘看拋繡球去也!’” |
志廣才疏 | 宋·李綱《奏陳利害札子》:“今浚之罪乃在于志廣才疏,力小任重,不能諮諏良策,而專于自用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