屈榖巨瓠的成語故事
拼音qū gǔ jù hù
基本解釋比喻無用的東西。
出處戰(zhàn)國·韓·韓非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》:“今田仲不恃人而食,亦無益人之國,亦堅瓠之類也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屈榖巨瓠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屈榖巨瓠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擲巨萬 |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一回:“到得有錢時節(jié),揮金買笑,一擲巨萬。” |
不屈不撓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敘傳下》:“樂昌篤實,不橈(撓)不詘(屈)。” |
不撓不屈 | 清 陳天華《論中國宜改創(chuàng)民主政體》:“吾民族以不撓不屈之氣概,與外族戰(zhàn),與土番戰(zhàn),與寒暑戰(zhàn),卒能斬荊披棘。” |
不遺巨細(xì) | 廖仲愷《答胡適井田書》:“可見先生對一個問題不肯茍且的態(tài)度,不遺巨細(xì)的精神。真是佩服。” |
臨難不屈 | 《舊唐書·劉弘基傳》:“高祖嘉其臨難不屈,賜其家粟帛甚厚。” |
事無巨細(xì) | 《三國志·諸葛亮傳》:“政事無巨細(xì)咸于亮。” |
以屈求伸 | 《周易·系辭下》:“尺蠖之屈,以求信(伸)也。” |
佶屈聱口 | 郭沫若《王陽明禮贊》:“佶屈聱口的古書在青年實在不易理解,只徒糜費時日。” |
佶屈聱牙 | 唐 韓愈《進學(xué)解》:“周誥殷盤,佶屈聱牙。” |
元兇巨惡 | |
元奸巨惡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十七回:“若果然當(dāng)此之際,一毫馬腳不露,那人便是元奸巨惡,還合他講甚么性情來!” |
冤天屈地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八卷:“真是冤天屈地,要好成歉!吾好意為你寄信,你妻子自不曾到,今日這話,卻不知禍從天上來!” |
創(chuàng)巨痛仍 | 唐·柳宗元《壽州安豐縣孝門銘》:“創(chuàng)巨痛仍,號于穹旻。” |
創(chuàng)巨痛深 | 南北 朝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》:“臣父遭遇無道,創(chuàng)巨痛深,無以仰答明詔。” |
創(chuàng)深痛巨 | 范文瀾《中國近代史》上冊第三章:“于是自己率領(lǐng)一群民賊來制造‘創(chuàng)深痛巨’,教軍官放火燒城。” |
力屈勢窮 | 唐·呂溫《凌煙閣勛臣贊·屈突蔣公通》:“亡家徇國,方寸不亂。力屈勢窮,排空落翰。” |
力屈計窮 | 《紀(jì)聞·吳保安》:“吾今在厄,力屈計窮。” |
力屈道窮 | 《周書·王思政傳》:“今力屈道窮,計無所出,唯當(dāng)效死,以謝朝恩。” |
勢窮力屈 | 宋·司馬光《戶部侍郎周公神道碑》:“俟其勢窮力屈,然后可招撫也。” |
千金一瓠 | 清·王夫之《讀<陳書>書后》:“當(dāng)其亂之難訖,天且縈紆以延衍之;極乎其終,天為盡,天情且息,猶未嘗無千金一瓠之幾。” |
卑身屈體 | 參見“卑身賤體”。 |
卑躬屈膝 | 宋 魏了翁《鶴山文集 江陵州叢蘭精舍記》:“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,雖謝安石之賢也,而猶不能免。” |
卑躬屈節(jié)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57回:“單道臺至此方才卑躬屈節(jié)的口稱:‘職道才進來,因見大帥公事,所以不敢驚動。’” |
名公巨人 | 唐·韓愈《徐偃王廟碑》:“自秦至今,名公巨人,繼跡史書。” |
名公巨卿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29卷:“與他往來的,俱是名公巨卿。” |
名卿巨公 | 宋·歐陽修《<江鄰幾文集>序》:“自明道、景佑以來,名卿巨公,往往見于余文矣。” |
名流巨子 | 蕭乾《未帶地圖的旅人》:“憑著個人奮斗而出人頭地,不是變成百萬富翁,就是當(dāng)上名流巨子。” |
含冤受屈 | 艾蕪《關(guān)于三十年文藝的一些感想》四:“文藝工作者含冤受屈,管文藝的同志也無可奈何,只有隨聲應(yīng)和,得以幸存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