鸞鳴鳳奏的成語故事
拼音luán míng fèng zòu
基本解釋彈奏演唱的美稱。
出處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32卷:“心事多違,彼此郁郁,鸞鳴鳳奏,久矣不聞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鸞鳴鳳奏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鸞鳴鳳奏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鳴鑼開道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99回:“大凡官府出街,一定是鳴鑼開道的。” |
攀龍附鳳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敘傳下》:“潁陰商販,曲周庸夫,攀龍附鳳,并乘天衢。” |
龍飛鳳舞 | 宋 蘇軾《表忠觀碑》:“天目之山,苕水出焉,龍飛鳳舞,萃于臨安。” |
鳳毛麟角 | 明 何良俊《四友齋叢說 文》:“康對山之文,天下慕向之,如鳳毛麟角。” |
化鴟為鳳 | 語出《后漢書·循吏傳·仇覽》:“時考城令河內(nèi)王渙,政尚嚴猛,聞覽以德化人,署為主簿。謂覽曰:‘主簿聞陳元之過,不罪而化之,得少鷹鹯之志邪?’覽曰:‘以為鷹鹯不若鸞鳳。’” |
鳳協(xié)鸞和 | |
黃鐘毀棄,瓦釜雷鳴 | 戰(zhàn)國·楚·屈原《楚辭·卜居》:“世溷濁而不清,蟬翼為重,千鈞為輕;黃鐘毀棄,瓦釜雷鳴;讒人高張,賢士無名。” |
鳳友鸞交 | 元·湯式《集賢賓·友人愛姬為權(quán)豪所奪》套曲:“烘散燕子鶯兒,拆散鳳友鸞交。” |
翼翼飛鸞 | |
鸞鳳和鳴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莊公二十二年》:“吉。是謂鳳凰于飛,和鳴鏘鏘。” |
百家爭鳴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藝文志》:“凡諸子百家,……蜂出并作,各引一端,崇其所善,以此馳說,聯(lián)合諸侯。” |
舞鳳飛龍 | 宋·張孝祥《鷓鴣天·贈錢橫州子山》詞:“舞鳳飛龍五百年,盡將錦繡裹山川。” |
龍蟠鳳逸 | 唐 李白《與韓刑州書》:“一登龍門,即聲譽十倍,所以龍蟠鳳逸之士,皆欲收名定價于君侯。” |
倒鳳顛鸞 | 金 元好問《贈答張教授仲文》詩:“天孫繰絲天女織,倒鳳顛鸞金粟尺。” |
離鸞別鳳 | 唐 李賀《湘妃》詩:“離鸞別鳳煙梧中,巫云蜀雨遙相通。” |
百鳥朝鳳 | 宋·李昉等《太平御覽》九百一十五卷引《唐書》:“海州言鳳見于城上,群鳥數(shù)百隨之,東北飛向蒼梧山。” |
一鳴驚人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滑稽列傳》:“此鳥不飛則已,一飛沖天;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。” |
鼓角齊鳴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七十九回:“前面鼓角齊鳴,一彪軍出,放過馬謖,攔住張郃。” |
分釵劈鳳 | 清·錢泳《履園叢話·雜記下·劉王氏》:“[縣令]乃賦一詩刻諸墓上云:‘分釵劈鳳已聯(lián)年,就義何妨晚慨愆。’” |
雄雞夜鳴 | |
百花齊放,百家爭鳴 | 毛澤東《關(guān)于正確處理人民內(nèi)部矛盾的問題》:“百花齊放、百家爭鳴的方針,是促進藝術(shù)發(fā)展和科學進步的方針,是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方針。” |
鳴冤叫屈 | 巴金《<探索集>后記》:“我寫《家》,也只是為了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提出控訴,替橫遭摧殘的年輕生命鳴冤叫屈。” |
鳳嘆虎視 | 《文選·曹植〈與吳季重書〉》:“足下鷹揚其體,鳳嘆虎視,謂蕭曹不足儔,衛(wèi)霍不足侔也。”李善注:“鳳以喻文也,虎以喻武也。嘆猶歌也。取美壯之意。” |
顛鸞倒鳳 | 金 元好問《促拍丑奴兒 學閑閑公體》詞:“無情六合乾坤里,顛鸞倒鳳,撐霆裂月,直被消磨。” |
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:“此鳥不飛則已,一飛沖天;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。” |
鸞顛鳳倒 | 明 謝讜《四喜記 仁主賜婚》:“喜孜孜鸞顛鳳倒,美津津露澀花嬌。” |
鳴琴而治 | 《呂氏春秋·察賢》:“宓子賤治單父,彈鳴琴,身不下堂,而單父治。” |
黃鐘毀棄,瓦缶雷鳴 | 清·百一居士《壺天錄》下卷:“鼠輩鴟張其若是哉!黃鐘毀棄,瓦缶雷鳴。蠢茲幺幺,毒害乃爾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