束裝盜金的成語故事
拼音shù zhuāng dào jīn
基本解釋《漢書 直不疑傳》:“其同舍有告歸,誤持其同舍郎金去。已而同舍郎覺,亡意不疑,不疑謝有之,買金償。后告歸者至而歸金,亡金郎大慚,以此稱為長者。”后因以“束裝盜金”謂無端見疑。
出處《漢書·直不疑傳》:“其同舍有告歸,誤持其同舍郎金去。已而同舍郎覺,亡意不疑,不疑謝有之,買金償。后告歸者至而歸金,亡金郎大慚,以此稱為長者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束裝盜金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束裝盜金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金戈鐵馬 | 《新五代史 李襲吉傳》:“金戈鐵馬,蹂踐于明時。” |
金不換 | 京劇《粉妝樓》第六本:“常言道:敗子回頭金不換。” |
束手無策 | 宋 王柏《魯齋集》:“士大夫念慮不及此,一旦事變之來,莫不束手無策。” |
綠林大盜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1回:“既作綠林大盜,便與那偷貓盜狗的不同。” |
千金之裘,非一狐之腋 | 《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》:“太史公曰:語曰‘千金之裘,非一狐之腋也;臺榭之榱,非一木之枝也;三代之際,非一代之智也。’” |
金屋藏嬌 | 清 黃小配《廿載繁華夢》第23回:“當時佘老五戀著雁翎,周庸祐也戀著雁翎,各有金屋藏嬌之意。” |
鐵郭金城 | 清·馮桂芬《公啟曾協(xié)揆》:“大軍一至,朽珠枯木亦助聲威;大軍不至,則鐵郭金城將淪灰燼。” |
金光閃閃 | 《新編五代史平話·唐史》:“面上金光閃閃,手中雪刃輝輝。” |
疑鄰盜斧 | 戰(zhàn)國·鄭·列御寇《列子·說符》:“人有亡斧者,意其鄰之子。視其行步,竊斧也;顏色,竊斧也;言語,竊斧也;動作態(tài)度,無為而不竊斧也。” |
一寸光陰一寸金 | 唐 王貞白《白鹿洞》:“讀書不覺已春深,一寸光陰一寸金。” |
女扮男裝 |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66回:“及至此時,才想起他原是女扮男裝。” |
鈿合金釵 | 唐 白居易《長恨歌》:“唯將舊物表深情,鈿合金釵寄將去。” |
金口木舌 | 漢 揚雄《法言 學行》:“天之道不在仲尼乎?仲尼駕說者也;不在茲儒乎?如將復駕其所說,則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。” |
綠林強盜 | 魯迅《書信集 致趙家璧》:“試看綠林強盜,怎樣不惜錢財以買盒子炮,就可知道。” |
眾口鑠金,積毀銷骨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:“積羽沉舟,群輕折軸,眾口鑠金,積毀銷骨。” |
束身受命 | |
金玉滿堂 |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第九章:“金玉滿堂,莫之能守。” |
金蟬脫殼 | 元 馬致遠《任風子》第四折:“天也,我?guī)讜r能夠金蟬脫殼?” |
阿嬌金屋 | 語出舊題漢 班固《漢武故事》:漢武帝幼時曾對姑母長公主說:“若得阿嬌(姑母之女)作婦,當以金屋貯之。” |
十二金牌 | 《宋史 岳飛傳》:“言飛孤軍不可久留,乞令班師。一日奉十二金字牌,飛憤惋泣下。” |
黃金時代 | 廖仲愷《中國人民和領土在新國家建設上之關系》:“自己不想個正當方法奮斗去,卻斂著手等候那黃金時代來碰他。” |
薪桂米金 | 宋·蘇軾《次韻鄭介夫》詩:“一落泥途跡愈深,尺薪如桂米如金。” |
開門揖盜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吳志 孫權傳》:“況今奸宄競逐,豺狼滿道,乃欲哀親戚,顧禮制,是猶開門而揖盜,未可以為仁也。” |
金剛努目 | 《太平廣記》卷一七四引宋·龐元英《談藪·薛道衡》:“隋吏部侍郎薛道衡,嘗游鐘山開善寺,謂小僧曰:‘金剛何為努目?菩薩何為低眉?’小僧答曰:‘金剛努目,所以降伏四魔;菩薩低眉,所以慈悲六道。’道衡憮然不能對。” |
無拘無束 |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44回:“出家人無拘無束,自由自在,有甚公干?” |
玉走金飛 | 唐·呂巖《寄白龍洞劉道人》詩:“玉走金飛兩曜忙,始聞花發(fā)又秋霜。”宋·柳永《看花回》詞:“屈指勞生百歲期。榮瘁相隨。利牽名惹逡巡過,奈兩輪、玉走金飛。紅顏成白發(fā),極品何為。” |
金碧輝煌 |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四回:“絳紗衣,星辰燦爛;芙蓉冠,金碧輝煌。” |
蔣干盜書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