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事蜩螗的成語故事
拼音guó shì tiáo táng
基本解釋蜩螗:蟬鳴擾人。形容國家處于紛亂不堪的狀態(tài)
出處蔡東藩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115回:“但是現(xiàn)在國事蜩螗,人心震動,外交失敗,內(nèi)政不修,正是岌岌可危的時(shí)候?!?/p>
暫未找到成語國事蜩螗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國事蜩螗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事不知 | 《南史·隱逸傳·陶弘景》:“讀書萬余卷,一事不知,以為深恥?!?/td> |
一事無成 | 唐 白居易《除夜寄微之》:“鬢毛不覺白毿毿,一事無成百不堪?!?/td> |
一人做事一人當(dāng) | 明·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12回:“常言道:‘一人做事一人當(dāng)。’豈敢連累父母?” |
一國三公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五年》:“一國三公,吾誰適從?” |
一笑了事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四十六回:“撫臺聽了,先還摸不著頭腦,還以為某人辦事不誠實(shí),所以欽差才加了他這個(gè)考語;后來別位司、道說起,曉得是為帶著表,方才付之一笑了事?!?/td> |
一身作事一身當(dāng)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92回:“我恨他為什么這樣膽小,一身作事一身當(dāng),為什么要逃。就是他一輩子不來了,我也一輩子不嫁人的?!?/td> |
一身做事一身當(dāng) | 清·吳璿《飛龍全傳》第24回:“我一身做事一身當(dāng),既有本事打了這強(qiáng)徒,那里等得他去調(diào)兵?” |
七事八事 |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91回:“家中正七事八事,聽見薛嫂來說此話,唬得慌了手腳?!?/td> |
萬事不求人 | 老舍《英國人》:“多數(shù)的英國人愿當(dāng)魯濱孫,萬事不求人?!?/td> |
萬事亨通 | 清 李綠園《歧路燈》:“那孔方兄運(yùn)出萬事亨通的本領(lǐng),先治了關(guān)格之癥。” |
萬事俱休 | 元·無名氏《九世同居》第二折:“昨日春今日秋,過中年萬事俱休,空枉了堆金北斗?!?/td> |
萬事俱備,只欠東風(fēng) |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49回:“欲破曹公,宜用火攻;萬事俱備,只欠東風(fēng)?!?/td> |
萬事大吉 | 宋 釋惟白《續(xù)傳燈錄 明州大梅祖鏡地英禪師》:“歲朝把筆,萬事大吉,急急如律令。” |
萬事如意 |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15回:“不過都是在那里邀福,以為我做了好事,便可以望上天默佑,萬事如意的?!?/td> |
萬事皆休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84回:“宋江兵若不來,萬事皆休。若是那伙蠻子來時(shí),小將自出去與他相敵?!?/td> |
萬國來朝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82回:“太平年萬國來朝,雍熙世八仙慶壽?!?/td> |
三徙成國 | 戰(zhàn)國·衛(wèi)·呂不韋《呂氏春秋·貴因》:“舜一徙成邑,再徙成都,三徙成國?!?/td> |
三杯和萬事 | 元·武漢臣《生金閣》第三折:“可不道‘三杯和萬事,一醉解千愁。’” |
上醫(yī)醫(yī)國 | 《國語·晉語八》:“文子曰:‘醫(yī)及國家乎?’對曰:‘上醫(yī)醫(yī)國,其次疾人,固醫(yī)官也。’” |
不事邊幅 | 《北史 王羆傳》:“羆性儉率,不事邊幅。” |
不因一事,不長一智 | 宋·悟明《聯(lián)燈會要·道本禪師》:“老趙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,徒為戲論,雖然如是,不因一事,不長一智?!?/td> |
不如意事常八九 | 《白雪遺音·南詞·十二時(shí)》:“不如意事常八九,可語人言無二三?!?/td> |
不干好事 | |
不懂人事 | 清·無垢道人《八仙全傳》第54回:“他是久膺疆寄的正神,反說不懂人事?!?/td> |
不省人事 | 《明史 艾穆傳》:“穆遣戍涼州,創(chuàng)重不省人事,既而復(fù)蘇,遂詣戍所?!?/td> |
不知人間有羞恥事 | 宋·歐陽修《與高司諫書》:“足下猶能以面目見士大夫,出入朝中稱諫官,是足下不復(fù)知人間有羞恥事爾?!?/td> |
不經(jīng)一事,不長一智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60回:“俗語說:‘不經(jīng)一事,不長一智。’我如今知道了,你又該來支問著我了!” |
不識人間有羞恥事 | 宋 歐陽修《與高司諫書》:“是足下不復(fù)知人間有羞恥事爾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