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上起下的成語故事
拼音chéng shàng qǐ xià
基本解釋承接前者,引出后者。
出處《禮記·曲禮上》“故君子戒慎”唐孔穎達(dá)疏:“故,承上起下之辭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承上起下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承上起下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人之下,萬人之上 | 《六韜》:“屈一人下,伸萬人上,惟圣人能行之。” |
一力承當(dāng) | 明·馮夢(mèng)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61回:“在晉侯面前,一力承當(dāng)。” |
一匡天下 | 《論語·憲問》:“管仲相桓公,霸諸侯,一匡天下,民到于今受其賜。微管仲,吾其被發(fā)左祍矣。” |
一臥不起 | 元·鄭光祖《倩女離魂》第二折:“自從倩女孩兒在折柳亭與王秀才送路,辭別回家,得其疾病,一臥不起。” |
一葉落知天下秋 | 《淮南子 說山訓(xùn)》:“見一葉落而知?dú)q之將暮。”宋 唐庚《文錄》引唐人詩:“山僧不解數(shù)甲子,一葉落知天下秋。” |
一哄而上 | 《人民日?qǐng)?bào)》1983.10.31:“在發(fā)展新‘三大件’和其他有前途的輕工行業(yè)時(shí),決不能再像發(fā)展老‘三大件’那樣,一見有利可圖,便一哄而上。” |
一哄而起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(chǎng)現(xiàn)形記》:“地方上百姓動(dòng)了公憤,一哄而起。” |
一唱雄雞天下白 | 唐·李賀《致酒行》:“我有迷魂招不得,雄雞一聲天下白。少年心事當(dāng)拿云,誰念幽寒坐鳴呃。” |
一坐一起 | 《吳子·論將》:“觀敵之來,一坐一起,其政以理,其追北佯為不及,其見利佯為不知,如此將者,名為智將。” |
一夜十起 | |
一擁而上 | 錢鐘書《圍城》:“每人手提只小箱子,在人堆里等車,時(shí)時(shí)刻刻鼓勵(lì)自己,不要畏縮,第一輛新車來了,大家一擁而上。” |
一柱承天 | 元·袁桷《李士弘枯木風(fēng)竹圖》詩:“西山古淵人莫測(cè),一柱承天萬牛力。” |
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 | 宋 姜夔《白石道人詩話》:“波瀾開闔,如在江湖中,一波未平,一波又作。” |
一病不起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32回:“那詹典在途中本就受了些風(fēng)霜,到家又傳了時(shí)癥,一病不起,嗚呼哀哉死了。” |
一箭上垛 | 元 無名氏《符金錠》第二折:“這個(gè)不打緊,我如今就去,一箭上垛。” |
一統(tǒng)天下 | 《公羊傳 成公十五年》:“王者欲一乎天下。”又,《隱公元年》:“何言乎王正月,大一統(tǒng)也。” |
一脈相承 | 清 李綠園《歧路燈》:“如今這兩個(gè)侄兒,雖分鴻臚、宜賓兩派,畢竟一脈相承,所以一個(gè)模樣。” |
一轟而起 | 梁斌《紅旗譜》第二卷:“一轟而起,一轟而散,他逮不住領(lǐng)頭人兒,看他有什么法子?” |
一部二十四史無從說起 | 張恨水《啼笑姻緣》續(xù)集第八回:“她這兩句話,問得沈國英很感到一部二十四史無從說起。” |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從何說起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(chǎng)現(xiàn)形記》序:“覺世間變幻之態(tài),無有過于中國官場(chǎng)者……嘗苦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從何處說起。” |
一饋十起 |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汜論訓(xùn)》:“當(dāng)此之時(shí),一饋而十起,一沐而三捉發(fā),以勞天下之民。” |
一鼓而下 | 明·沈采《千金記·定謀》:“昨日令人明修棧道,暗度陳倉,逕截趙魏,掩其不備,一鼓而下。” |
一齊天下 | 漢·荀悅《漢紀(jì)·武帝紀(jì)》:“今陛下臨制海內(nèi),一齊天下,口雖未言,聲疾雷電,令雖未發(fā),行化如神。” |
七上八下 | 宋 宗杲說《大慧普覺禪師語錄》第21卷:“方寸里七上八下,如咬生鐵橛,沒滋味時(shí),切莫退志。” |
七上八落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一回:“洪太尉倒在樹根底下,唬的三十六個(gè)牙齒捉對(duì)兒廝打,那心頭一似十五個(gè)吊桶,七上八落的響,渾身卻如重風(fēng)麻木,兩腿一似斗敗公雞,口里連聲叫苦。” |
七行俱下 | 《南史·宋孝武帝紀(jì)》:“少機(jī)穎,神明爽發(fā),讀書七行俱下,才藻美甚。” |
萬丈高樓從地起 | 沈從文《新與舊》:“‘萬丈高樓從地起’,同隊(duì)人也覺得這家伙將來不可小覷。” |
萬丈高樓平地起 | 沈從文《虎雛再遇記》:“他記得一句格言:‘萬丈高樓平地起’,他因此永遠(yuǎn)能用起碼名分在軍隊(duì)里混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