崢嶸軒峻的成語故事
拼音zhēng róng xuān jùn
基本解釋崢嶸:特出。軒:高。形容氣象宏偉,氣派很大。
出處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二回:“大門外雖冷落無人,隔著圍墻一望,里面廳殿樓閣,也還都崢嶸軒峻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崢嶸軒峻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崢嶸軒峻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不分軒輊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馬援傳》:“居前不能令人輊,居后不能令人軒……臣所恥也。” |
業峻鴻績 | 南朝·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原道》:“夏后氏興,業峻鴻績,九序惟歌,勛德彌縟。”周振甫注:“業峻鴻績:即業峻績鴻,功業高,成績大。” |
叢山峻嶺 | 吳運鐸《把一切獻給黨 在礦井里》:“煤礦的空中索道,越過了叢山峻嶺。” |
嚴刑峻制 | 晉·陸機《豪士賦》:“懼萬民之有服,則嚴刑峻制,以賈傷心之怨。” |
嚴刑峻法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丙吉傳》:“后遭條獄之詔,吉捍拒大難,不避嚴刑峻法。” |
偃革為軒 | 《史記·留侯世家》:“殷事已畢,偃革為軒,倒置兵戈,覆以虎皮,以示天下不復用兵。”裴駰集解引如淳曰:“革者,革車也;軒者,赤黻乘軒也。偃武備而治禮樂也。” |
內峻外和 | 清·昭梿《嘯亭雜錄·孫文定公》:“公內峻外和,相對者如登泰、華、坐春風,非不陽和熙熙,貯在顏間,而業已置人于青云上。” |
器宇軒昂 |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43回:“張昭等見孔明豐神飄灑,器宇軒昂,料道此人必來游說。” |
頭角崢嶸 | 元 鮮于必仁《折桂令 薊門飛雨》曲:“到處通津,頭角崢嶸,溥渥殊恩。” |
歲月崢嶸 | 宋·王珪《謝賜生日禮物表》:“歲月崢嶸,而屢更精力勤勞。” |
崢嶸歲月 | 宋 廖行之《沁園春 和蘇宣教韻》詞:“崢嶸歲月,分陰可惜,一日三秋。” |
崢嶸崔嵬 | 唐·李白《蜀道難》:“劍閣崢嶸而崔嵬,一夫當關,萬夫莫開。” |
峻宇彫墻 | |
峻宇雕墻 | 《書 五子之歌》:“內作色荒,處作禽荒,甘灑嗜音,峻宇雕墻,有一于此,未或不亡。” |
峻阪鹽車 |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楚策四》:“夫驥之齒至矣,服鹽車而上大行,蹄申膝折。” |
崇山峻嶺 | 晉 王羲之《蘭亭集序》:“此地有崇山峻嶺,茂林修竹。” |
意氣軒昂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26卷:“我見這人身雖寒儉,意氣軒昂,模樣又好。” |
捧腹軒渠 |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薊子訓傳》:“兒識父母,軒渠笑悅,欲往就之。” |
服冕乘軒 |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哀公十五年》:“太子與之言曰:‘茍使我入獲國,服冕乘軒,三死無與。’” |
氣宇軒昂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:“生得豐姿瀟灑,氣宇軒昂,飄飄有出塵之表。” |
泓崢蕭瑟 |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文學》:“泓崢蕭瑟,實不可言。每讀此文,輒覺神超形越。” |
深文峻法 | 《北齊書·李維廉傳》:“顯祖嘗召見,問以治方,語及政刑寬猛,帝意深文峻法,稚廉固以為非,帝意不悅。” |
清風峻節 | 唐·韓愈《朝奉大夫尚書度支郎中充天章閣待制王公行狀》:“公雍容侍從之列,以清風峻節,為一時所畏。” |
狖軛鼯軒 | |
砥廉峻隅 | 明·唐順之《方硯銘》:“汝之守,足以砥廉峻隅,而不刓于頑也。” |
老鶴乘軒 |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閔公二年》:“狄人伐衛,衛懿公好鶴,鶴有乘軒者。將戰,國人受甲者皆曰:‘使鶴,鶴有祿位。余焉能戰?’” |
行峻言厲 | 唐·韓愈《答尉遲生書》:“形大而聲宏,行峻而言厲,心醇而氣和。” |
輶軒之使 | 清·朱彝薄《張君詩序》:“昔之采風者,不遺邶庸、曹、檜,而吳、楚大邦,不見錄于輶軒之使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