停工待料的成語故事
拼音tíng gōng dài liào
基本解釋停止生產(chǎn),等待原料。
出處陶菊隱《北洋軍閥統(tǒng)治時期史話》第68章:“五月十五日,上海日本第七紗廠停工待料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停工待料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停工待料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不出所料 | 清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十回:“我從昨夜與密斯談天之后,一直防著你,剛剛走到你那邊,見你不在,我就猜著到這里來了,所以一直趕來,果然不出所料。” |
不待蓍蔡 | 晉·袁宏《三國名臣序贊》:“公達(dá)潛朗,思同筮蔡。” |
不待蓍龜 | 《周易 系辭上》:“探賾索隱,鉤深致遠(yuǎn),以定天下之吉兇,成天下之亹亹者,莫大乎蓍龜。” |
不惜工本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一回:“姓方的瞧著眼熱,有幾家該錢的,也就不惜工本,公開一個學(xué)堂。” |
東閣待賢 |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公孫弘傳》:“于是起客館,開東閣以延賢人,與參謀議。” |
嚴(yán)于責(zé)己,寬以待人 | 《憶鄧拓·鄧拓和人民日報》:“老鄧總是嚴(yán)于律己,寬以待人,主動承擔(dān)責(zé)任,不使別的同志感到壓力。” |
嚴(yán)以律己,寬以待人 | 清·羅澤南《與蔣瀛海書》:“取古人嚴(yán)以律己,寬以待人之道,鞭策自己身心,以調(diào)和其血氣。” |
嚴(yán)陣以待 | 宋 司馬光《資治通鑒 漢光武帝建武三年》:“甲辰,帝親勒六軍,嚴(yán)陣以待之。” |
嚴(yán)陳以待 | |
亡不待夕 | |
以佚待勞 | 《孫子·軍爭》:“以近待遠(yuǎn),以佚待勞,以飽待饑,此治力者也。” |
以禮相待 |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:“宋江以禮相待,用好言撫慰。” |
以逸待勞 | 先秦 孫武《孫子 軍爭》:“以近待遠(yuǎn),以佚待勞,以飽待饑,此治力者也。” |
企足而待 | |
企踵可待 |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王符傳》:“則蕭、曹、周、韓之倫,何足不致,吳、鄧、梁、竇之屬,企踵可待。” |
使料所及 | 《中國的西北角 成蘭紀(jì)行一》:“人事的變化,往往非使料所及。”。 |
倚馬可待 | 唐 李白《與韓荊州韓宗書》:“縱之以清淡,請日試萬言,倚馬可待。” |
停云落月 | 晉 陶潛《停云詩序》:“停云,思親友也。”唐 杜甫《夢李白》詩:“落月滿屋梁,猶疑照顏色。” |
停妻再娶 | 元·楊景賢《劉行首》第三折:“員外,你不回家來,原來在這里,做個停妻再娶妻。我和你見官去。” |
停滯不前 | 毛澤東《在中國共產(chǎn)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》:“馬克思主義一定要向前發(fā)展,要隨著實踐的發(fā)展而發(fā)展,不能停滯不前。” |
停留長智 |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91回:“常言道\'停留長智\'。那妖精倘或今晚不睡,把師父害了,卻如之何?” |
停瞋息怒 | |
停辛佇苦 | 唐 李商隱《河內(nèi)詩》之一:“梔子交加香蓼繁,停辛佇苦留待君。” |
停辛貯苦 | 梁啟超《意大利建國三杰傳·結(jié)論》:“及讀意大利建國史,而觀其千回百折、停辛貯苦、吞酸茹險之狀,自設(shè)身以當(dāng)此境,度未有不索然氣沮。” |
偷工減料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回:“這下游一帶的工程都是偷工減料作的,斷靠不住。” |
養(yǎng)兒待老,積谷防饑 |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22卷:“自古道,‘養(yǎng)兒待老,積谷防饑。’你我年過四旬,尚無子嗣。光陰似箭,眨眼頭白。百年之事,靠著何人?” |
決不待時 | |
冷眼相待 |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31卷:“娘子,你夫妻是一世之事,莫要冷眼相看,須將好言諫勸丈夫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