盆傾甕瀽的成語故事
拼音pén qīng wèng jiǎn
基本解釋瀽:倒。盆甕都傾倒過來。形容水、酒等液體急速下瀉。
出處明·無名氏《東籬賞菊》第一折:“如今下盆傾甕瀽的大雨,可也不怕,看有什么人來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盆傾甕瀽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盆傾甕瀽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傾家蕩產(chǎn) | 晉 陳壽《三國(guó)志 蜀志 董和傳》:“貨殖之家,侯服玉食,婚姻葬送,傾家竭產(chǎn)。” |
甕中之鱉 | 明 馮夢(mèng)龍《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》:“孫富視十娘已為甕中之鱉,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,安放在船頭之上。” |
飯囊酒甕 | 宋·王禹偁《詶安祕(mì)丞謌詩集》:“夜眠朝走不覺老,飯囊酒甕奚足云。”宋·陸游《效蜀人煎茶戲作長(zhǎng)句》:“飯囊酒甕紛紛是,誰賞蒙山紫筍香。” |
大廈將傾 | 明 梁辰魚《浣紗記 論俠》:“我一身去國(guó)常回顧,若使齊事了便歸鄉(xiāng)土,只怕有大廈將傾,一木怎扶!” |
吐膽傾心 | 《京本通俗小說 馮玉梅團(tuán)圓》:“承信方敢吐膽傾心,告訴道:‘小將建州人,實(shí)姓范。’” |
一見傾心 | 宋 司馬光《資治通鑒 晉孝武帝太元九年》:“主上與將軍風(fēng)殊類別,一見傾心,親如宗戚。” |
倒廩傾囷 | 唐·韓愈《答竇秀才書》:“雖使古之君子,積道藏德,遁其光而不曜,膠其口而不傳者,遇足下之請(qǐng)懇懇,猶將倒廩傾囷,羅列而進(jìn)也。” |
倒山傾海 | 《后漢書·董卓傳》:“及殘寇乘之,倒山傾海,昆岡之火,自茲而焚,《版蕩》之篇,于焉而極。” |
傾國(guó)傾城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外戚傳下 孝武李夫人》:“北方有佳人,絕世而獨(dú)立,一顧傾人城,再顧傾人國(guó)。” |
白首如新,傾蓋如故 | 宋·蘇軾《擬孫權(quán)答曹操書》:“古人有言曰:‘白首如新,傾蓋如故。’言以身托人,必?fù)袼病!?/td> |
一顧傾人 |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外戚傳·孝武李夫人》:“北方有佳人,絕世而獨(dú)立,一顧傾人城,再顧傾人國(guó)。” |
河傾月落 | 元·陳樵《月放過賦》:“河傾月落,馀歡未歇。” |
甕盡杯干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15卷:“陳秀才那時(shí)已弄得甕盡杯干,只得收了心,在家讀書。” |
定傾扶危 | 漢·恒寬《鹽鐵論·備胡》:“古者明王討暴衛(wèi)弱,定傾扶危,使小國(guó)之君悅;討暴定傾,則無罪之人附。” |
傾心吐膽 | 元 李行道《灰闌記》第二折:“我每買不轉(zhuǎn)的,都是傾心吐膽說真實(shí)話。” |
名傾一時(shí) | 《清史稿·藝術(shù)·王時(shí)敏傳附原祁》:“王翚名傾一時(shí),原祁高曠之致實(shí)過之。” |
玉山傾頹 |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陸判》:“朱因竟日飲,遂不覺玉山傾頹,伏幾醺睡。” |
傾筐倒篋 | 葉圣陶《感同身受》:“許把來意傾筐倒篋說完了,心頭仿佛松快一點(diǎn)。” |
葵藿傾陽 | 唐·杜甫《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》:“葵藿傾太陽,物性固難奪。” |
暗中傾軋 | 蔡?hào)|藩《民國(guó)通俗演義》第111回:“表面上賣個(gè)虛名,粉飾大局,其實(shí)暗中傾軋,入主出奴。” |
盆傾甕倒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58回:“眾人盆傾甕倒向口中亂灌,都有了半酣光景,定要珍珠串唱曲子。” |
甕天之見 | 宋·黃庭堅(jiān)《再次韻奉答子由》詩:“似逢海若談秋水,始覺醯雞守甕天。” |
傾城傾國(guó)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外戚傳下 孝武李夫人》:“北方有佳人,絕世而獨(dú)立,一顧傾人城,再顧傾人國(guó)。” |
傾耳注目 | 《三國(guó)志·魏志·陳思王植傳》:“夫能使天下傾耳注目者,當(dāng)權(quán)者是矣,故謀能移主,威能懾下。” |
覆盆之冤 | 《抱樸子·辨問》:“周孔自偶不信仙道。日月有所不照,圣人有所不知,豈可以圣人所不為,便云天下無仙,是責(zé)三光不照覆盆之內(nèi)也。” |
傾柯衛(wèi)足 | 《左傳·成公十七年》:“仲尼曰:‘鮑莊子之知不如葵,葵猶能衛(wèi)其足。’”杜預(yù)注:“葵傾葉向日,以蔽其根。” |
蚍蜉戴盆 | 漢 焦贛《易林 復(fù)之萃》:“蚍蜉戴盆,不能上山。” |
傾巢而出 |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:“賊兵傾巢而來,必是抵死廝拼、我將何策勝之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