枯枝再春的成語故事
拼音kū zhī zài chūn
基本解釋枯死的樹木又恢復了生命力。比喻歷經挫折又獲得生機。
出處明 無名氏《白兔記 團圓》:“姻緣本是前生定,故令個白兔來引,艱辛,今喜得枯枝再春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枯枝再春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枯枝再春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春風化雨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盡心上》:“有如時雨化之者。” |
石枯松老 | 金·丘處機《水龍吟·道運》詞:“海移山變,石枯松老。” |
枝對葉比 | 唐獨孤及《檢校尚書吏部員外郎趙郡李公中集序》:“及其大壞也,儷偶章句,使枝對葉比,以八病四聲為梏拳,拳拳守之,如奉法令。” |
著手回春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3章:“他想起來高一功的情況不妙,尚炯回來也許會著手回春。” |
春風風人 | 漢 劉向《說苑 貴德》:“管仲上車曰:‘嗟茲乎,我窮必矣!吾不能以春風風人,吾不能以夏雨雨人,吾窮必矣。’” |
春山如笑 | 宋·郭熙《林泉高致·山水訓》:“春山澹冶而如笑,夏山蒼翠而如滴,秋山明凈而如妝,冬山慘淡而如睡。” |
春冰虎尾 | 《尚書·君牙》:“心之憂危,若蹈虎尾,涉于春冰。” |
陽春白雪 | 戰國 楚 宋玉《對楚王問》:“其為《陽阿》、《薤露》,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,其為《陽春》、《白雪》,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。” |
春光明媚 | 元 宋方壺《斗鵪鶉 踏青》套曲:“時遇著春光明媚,人賀豐年,民樂雍熙。” |
著手成春 | 唐·司空圖《二十四詩品·自然》:“俯拾即是,不取諸鄰,俱道適往,著手成春。如逢花開,如瞻歲新。” |
滿園春色 | 宋·葉紹翁《游小園不值》詩:“春色滿園關不住,一枝紅杏出墻來。” |
春去冬來 | 《新編五代史平話·周史》:“不然,厲兵秣馬,春去冬來,使賊兵疲于奔命,俟其勢衰,收之未晚。” |
春寒料峭 | 宋 釋普濟《五燈會元》第19卷:“春寒料峭,凍殺年少。” |
滿面春風 | 元 王實甫《麗春堂》第一折:“得勝歸來喜笑濃,氣昂昂,志卷長虹,飲千鐘,滿面春風。” |
華不再揚 | 晉·陸機《短歌行》:“時無重至,華不再揚。” |
寒木春華 | 北齊·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文章》:“劉應之曰:‘既有寒木,又發春華,何如也?’” |
春深似海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30回:“這屋里那塊‘四樂堂’的匾,可算掛定了!不然,這‘春深似海’的屋子,也就難免‘愁深似海’。” |
駢拇枝指 | 莊周《莊子 駢拇》:“駢拇枝指,出乎性哉,而侈于德。” |
摧枯拉朽 | 《晉書 甘卓傳》:“將軍之舉武昌,若摧枯拉朽,何所顧慮乎?” |
枯樹開花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魏志 劉廙傳》:“起煙于寒灰之上,生華于已枯之木。” |
枯木逢春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卷二十三 唐州大乘山和尚》:“問:‘枯樹逢春時如何?’師曰:‘世間希有。’” |
春色撩人 | 宋·陸游《劍南詩稿·山園雜詠五首》:“桃花爛漫杏花稀,春色撩人不忍為。” |
一將功成萬骨枯 | 唐·曹松《已亥歲感事》詩:“澤國江山入戰圖,生民何計樂樵蘇。憑君莫話封侯事,一將功成萬骨枯。” |
春暖花香 | 明·無名氏《打韓通》頭折:“春暖花香,和風淡蕩。我則見東郊上,男女成行,處處閑游賞。” |
馬耳春風 | 金·元好問《谷圣燈》詩:“紛紛世議何足道,盡付馬耳春風前。” |
料峭春寒 | 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》卷十九:“春寒料峭,凍殺年少。” |
春色滿園 | 宋 葉紹翁《游園不值》詩:“應憐屐齒印蒼苔,小扣柴扉久不開。春色滿園關不住,一枝紅杏出墻來。” |
春暖花開 | 明 朱國禎《涌幢小品 南內》:“春暖花開,命中貴陪內閣儒臣宴賞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