戢鱗潛翼的成語故事
拼音jí lín qián yì
基本解釋戢:收斂;潛:隱居。魚兒收斂鱗甲,鳥兒收起翅膀。比喻人退出官場,歸隱山林或蓄志待時。
出處《晉書 宣帝紀論》:“和光同塵,與時舒卷;戢鱗潛翼,思屬風(fēng)云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戢鱗潛翼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戢鱗潛翼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不翼而飛 | 戰(zhàn)國 齊 管仲《管子 戒篇》:“無翼而飛者,聲也;無根而固者,情也。” |
斗水活鱗 | 語出《莊子·外物》:“周昨來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顧視車轍中,有鮒魚焉。周問之曰:‘鮒魚來!子何為者邪?’對曰:‘我,東海之波臣也。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’” |
翼翼飛鸞 | |
比翼鳥 | 唐·白居易《長恨歌》:“七月七日長生殿,夜半無人私語時。在天愿作比翼鳥,在地愿為連理枝。” |
潛移默化 | 北齊 顏之推《顏氏家訓(xùn) 慕賢》:“人在少年,神情未定,所與款狎,熏漬陶染,言笑舉動,無心于學(xué),潛移暗化,自然似之。” |
鱗次櫛比 | 明 陳貞慧《秋園雜佩 蘭》:“自長橋以至大街,鱗次櫛比,春光皆馥也。” |
比翼連枝 | 唐 白居易《長恨歌》詩:“在天愿作比翼鳥,在地愿為連理枝。” |
小心翼翼 | 《詩經(jīng) 大雅 大明》:“維此文王,小心翼翼。” |
連枝比翼 | 明 高濂《玉簪記 叱謝》:“他指望連枝比翼,那知急煎煎,鏡破簪折。” |
兔角牛翼 | 章炳麟《國故論衡·明見》:“若然,始者果不可知,即萬論若兔角牛翼矣。” |
干干翼翼 | |
羽翼豐滿 | |
如虎添翼 | 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第63回:“那尤氏亦因沒了薛教授的禁持,信口的把個女兒教道,教得個女兒如虎添翼一般,那里聽薛夫人的解勸。” |
潛德秘行 | 明·宋濂《陳府君墓志銘》:“其績用昭著者,易于言;而潛德秘行者,難于形容也。” |
一鱗半爪 | 唐 高仲武《中興間氣集 蘇渙》:“三年中作變律詩九首,上廣州李帥,其文意長于諷刺,亦有陳拾遺一鱗半甲。” |
鎩羽暴鱗 | 南朝·宋·鮑照《侍郎上疏》:“鎩羽暴鱗,復(fù)見翻躍。” |
燕翼貽謀 | 《詩經(jīng)·大雅·文王有聲》:“武王豈不仕,詒厥孫謀,以燕翼子。”《宋史·樂志九》:“權(quán)輿光大,燕翼貽謀。” |
鎩羽涸鱗 | 明·楊慎《高泉臨行再賦此以別》:“鎩羽涸鱗去安所,繯飛川詠幾時同。” |
猛虎添翼 | 《人民日報》1964.1.26:“一旦掌握了文化、科學(xué)技術(shù)的武器,就像猛虎添翼一般。” |
俯首戢耳 | 孫中山《大總統(tǒng)告陸海軍士文》:“我軍人俯首戢耳以聽其鞭策者,亦既二百六十有馀年。” |
如虎傅翼 | 宋·孫光憲《北夢瑣言》第17卷:“得習(xí)吉之才筆,如虎之傅翼也。” |
櫜弓戢戈 | 《詩經(jīng)·周頌·時邁》:“載戢干戈,載櫜弓矢。” |
常鱗凡介 | 唐·韓愈《應(yīng)科目時與人書》:“蓋非常鱗凡介之品匯儔也。” |
胸中鱗甲 | 《三國志·蜀志·陳震傳》:“諸葛亮與長史蔣琬、侍中董允書曰:‘孝起前臨至吳,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,鄉(xiāng)黨以為不可近。’” |
乾乾翼翼 | |
與虎添翼 | 《逸周書·寤敬篇》:“毋為虎傅翼,將飛入邑,擇人而食之。”《淮南子·兵略訓(xùn)》:“今乘萬民之力而反為殘賊,是為虎傅翼,曷為弗除。” |
龜龍鱗鳳 | 《漢書·翟方進傳》:“太皇太后臨政,有龜龍鱗鳳之應(yīng)。” |
躡足潛蹤 | 元 李好古《張生煮海》第一折:“我躡足潛蹤,他換羽移宮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