亟疾苛察的成語故事
拼音jí jí kē chá
基本解釋指急劇猛烈,以苛刻煩瑣為明察
出處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張釋之馮唐列傳》:“且秦以任刀筆之吏,吏爭以亟疾苛察相高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亟疾苛察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亟疾苛察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疾如旋踵 | 唐·馮用之《機論上》:“一得一失,易于反掌,一興一亡,疾如旋踵,為國家者可不務乎?” |
疚心疾首 | 唐 崔鍔《內寺伯朱夫人趙氏合袝志》:“以嗣子奉命雞林,三歲然復,疚心疾首,亦時禮念,冥期佑助。” |
河魚腹疾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二年》:“河魚腹疾,奈何?” |
憂憤成疾 | 《五代史平話 晉史》:“契丹因晉主招納吐谷渾,遣使來讓(責備),晉主憂憤成疾。” |
疾風知勁草 | 《東觀漢記 王霸傳》:“潁川從我者皆逝,而子獨留,始驗疾風知盡草。” |
痛心疾首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成公十三年》:“諸侯備聞此言,斯是用痛心疾首,昵就寡人。” |
甘心首疾 | 《詩經·衛風·伯兮》:“愿言思伯,甘心首疾。” |
明察秋毫,不見輿薪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見輿薪,則王許之乎?” |
明察秋毫之末,而不見輿薪 | 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見輿薪,則王許之乎?” |
霜露之疾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公孫弘傳》:“君不幸罹霜露之病,何恙不已?” |
諱疾忌醫 | 宋 周敦頤《周子通書 過》:“今人有過,不喜人規,如護疾而忌醫,寧滅其身而無悟也。” |
憤世疾俗 | 魯迅《熱風·隨感錄三十八》:“他們必定自己覺得思想見識高出庸眾之上,又為庸眾所不懂,所以憤世疾俗,漸漸變成厭世家,或‘國民之敵’。” |
疾首蹙額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舉疾首蹙額而相告曰:‘吾王之好鼓樂,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,父子不相見,兄弟妻子離散。” |
疾風勁草 | 《東觀漢記 王霸傳》:“潁川從我者皆逝,而子獨留,始驗疾風知勁草。” |
寡人之疾 | 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王曰:‘寡人有疾,寡人好色。’” |
明察秋毫 | 戰國 鄒 孟軻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。” |
疾惡好善 | 《新唐書·王珪傳》:“至激濁揚清,疾惡好善,臣于數子有一日之長。” |
家至戶察 | 宋·曾鞏《洪范傳》:“夫天下至廣,不可以家至戶察,而能用其聰明于大且遠者,蓋得其要也。” |
疾病相扶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死徙無出鄉,鄉田同井,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扶持,則百姓親睦。” |
疾風掃秋葉 | 宋 司馬光《資治通鑒 晉孝武帝太元七年》:“以吾出晉,校其強弱之勢,猶疾風之掃秋葉。” |
聆音察理 |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14回:“我老孫,頗有降龍伏虎的手段,翻江攪海的神通;見貌辨色,聆音察理。” |
走筆疾書 | |
疾霆不暇掩目 | 《淮南子 兵略訓》:“故善用兵者,見敵之虛,乘而勿假也,追而勿舍也,迫而勿去也,擊其猶猶,陵其與與,疾雷不及塞耳,疾霆不暇掩目。” |
仆仆亟拜 | 語出《孟子·萬章下》:“子思以為鼎肉使己仆仆爾亟拜也,非養君子之道也。” |
觀貌察色 | 《韓非子 八奸》:“優笑侏儒,左右近習,此人主未命而唯唯,未使而諾諾,先意承旨,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。” |
奮筆疾書 | 宋 張克莊《題方汝一班師贊后》:“或隱匿未彰,而奮筆疾書;或一語之乖謬,或一行之諂曲,雖其人之骨已朽,必繩以《春秋》之法,讀之使人汗出。” |
吊死問疾 | 漢 晁錯《論貴粟疏》:“又私自送往迎來,吊死問疾,養孤長幼在其中。” |
暗察明訪 | 《金史 世宗紀中》:“此輩暗察明訪,皆著政聲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