隔屋攛椽的成語故事
拼音gé wū cuān chuán
基本解釋比喻辦不到的、不自量力的事情。
出處元·喬吉《兩世姻緣》第一折:“有那等花木瓜長安少年,他每不斟量隔屋攛椽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隔屋攛椽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隔屋攛椽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金屋藏嬌 | 清 黃小配《廿載繁華夢》第23回:“當時佘老五戀著雁翎,周庸祐也戀著雁翎,各有金屋藏嬌之意。” |
隔靴搔癢 | 宋 釋普濟《五燈會元 康山契穩(wěn)禪師》:“曰:‘恁么則識性無根去也?’師曰:‘隔靴搔癢。’” |
高屋建瓴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高祖本紀》:“地勢便利,其以下兵于諸侯,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。” |
仰屋著書 | 《梁書·南平元襄王偉傳》:“下官歷觀世人,多有不好歡樂,乃仰眠床上,看屋梁而著書。千秋萬歲,誰傳此者。” |
珍樓寶屋 | 《淵鑒類函·佛寺三》:“唐高力于來廷坊建佛寺,珍樓寶屋,竭盡國資。” |
迭床架屋 | 北齊·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序致》:“魏晉已來,所著諸子,理重事複,遞相模學,猶屋下架屋,床上施床耳。” |
阿嬌金屋 | 語出舊題漢 班固《漢武故事》:漢武帝幼時曾對姑母長公主說:“若得阿嬌(姑母之女)作婦,當以金屋貯之。” |
隔壁聽話 | 明·唐順之《答王遵巖書》:“蓋非特文章氣節(jié)平生所劼力而事者,既于真性不切及所聞于經(jīng)書師友與意見之所窺測,而自以為道者,亦竟如隔壁聽話,全無交涉。” |
屋烏之愛 | 清 俞樾《春在堂隨筆》第六卷:“若縣試第一人,必謂明府推屋烏之愛耳。” |
屋下架屋 |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文學》:“不得爾,此是屋下架屋耳。” |
破屋更遭連夜雨,漏船又遭打頭風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45回:“禍從天降,災向地上。恰似破屋更遭連夜雨,漏船又遭打頭風。” |
愛屋及烏 | 《尚書大傳 大戰(zhàn)》:“臣聞之也:愛人者,兼其屋上之烏。”《孔叢子 連叢子下》:“若夫顧其遺嗣,得與群臣同受厫福,此乃陛下愛屋及烏,惠下之道。” |
屋烏推愛 | 明·許自昌《水滸記·漁色》:“蒙尊嫂留小生進里面來坐,這個都是看宋公明的分上,屋烏推愛,一時相繾綣。” |
隔墻有耳 | 管仲《管子 君臣下》:“墻有耳,伏寇在側(cè)。墻有耳者,微謀外泄之謂也。” |
屋下作屋 | 宋·宋祁《宋景文公筆記·釋俗》:“古人譏屋下作屋,信然!” |
關(guān)山阻隔 | 元 鄭德輝《 梅香》第一折:“不爭他回家去呵,路途艱難,關(guān)山陰隔,這親事幾時得就。” |
蓬屋生輝 |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96回:“家父齋僧二十余年,更不曾遇著好人,今幸圓滿,四位下降,誠然是蓬屋生輝。” |
天懸地隔 | 《南齊書 陸厥傳》: “一人之思,遲速天懸;一家之文,工拙壤隔。” |
華屋丘墟 | 三國 魏 曹植《箜篌引》:“生在華屋處,零落歸山丘。” |
仰屋之勤 | 元·馬端臨《文獻通考·序》:“后之君子,儻能芟削繁蕪,增廣闕略,矜其仰屋之勤,而俾免于覆車之禍。” |
一日不見,如隔三秋 | 《詩經(jīng) 王風 采葛》:“彼采蕭兮,一日不見,如三秋兮。” |
架屋迭床 | 北齊·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序致》:“魏晉已來,所著諸子,理重事複,遞相模學,猶屋下架屋,床上施床耳。” |
仙塵路隔 |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羅剎海市》:“仙塵路隔,不能相依。” |
落月屋梁 | 唐 杜甫《夢李白》詩:“落月滿屋梁,猶疑照顏色。” |
豐屋之戒 | 《易·豐》:“《象》曰:‘豐其屋’,天際翔也。”高亨注:“‘豐其屋’,言貴族在位之時,如鳥得以飛翔于天空,故能大其屋也。” |
隔三差五 | 蕭紅《回憶魯迅先生》:“牛奶,雞湯之類,為了醫(yī)生所囑也隔三差五地吃著。” |
隔行如隔山 | 趙樹理《李家莊的變遷》:“參謀長雖然是日本帝國大學畢業(yè),可是隔行如隔山,和土匪們聯(lián)絡便不如小喜。” |
隔岸觀火 | 唐 乾康《投謁齊己》:“隔岸紅塵忙似火,當斬青嶂冷如冰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