餔糟啜漓的成語故事
拼音bǔ zāo chuò lí
基本解釋見“餔糟歠醨”。
出處宋·蘇軾《超然臺記》:“餔糟啜漓皆可以醉,果蔬草木皆可以飽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餔糟啜漓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餔糟啜漓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鮮血淋漓 | 元 金仁杰《追韓信》第四折:“猿背彎躬,醉眼朦朧,腰項斜稱,呀!他可早鮮血淋漓了戰(zhàn)袍領(lǐng)!”清 錢彩《說岳全傳》第七十一回:“也有打破頭的,鮮血淋漓,好不慘傷。” |
慷慨淋漓 | 蔡東藩《五代史演義》第六回:“先頒發(fā)一篇檄文,說得堂堂正正,慷慨淋漓。” |
貧賤之交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 | 《南齊書·劉悛傳》:“后悛從駕登蔣山,上數(shù)嘆曰:‘貧賤之交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’顧謂悛曰:‘此況卿也。’” |
糟糠之婦 | 元·高則誠《琵琶記·一門旌獎》:“允備貞潔韋柔之德,糟糠之婦,今始見之。” |
貧賤之知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 |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宋弘傳》:“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” |
污七八糟 |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可是,整個的北平都在污七八糟中,她所知道的\'能人\'們,都閉著眼瞎混。” |
取其精華,去其糟粕 | 馬南邨《不要秘訣的秘訣》:“我們現(xiàn)在提倡讀書要用批判的眼光,要取其精華,去其糟粕,這個主張古代讀書人卻沒有膽量提出。” |
淋漓盡致 | 明 李清《三垣筆記 崇禎補(bǔ)遺》:“敘次大內(nèi)規(guī)制井井,而所紀(jì)客氏、魏忠賢驕橫狀,亦淋漓盡致,其為史家必采無疑。” |
亂七八糟 | 清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五回:“你看屋里的圖書字畫,家伙器皿,布置得清雅整潔,不像公坊以前亂七八糟的樣子了。” |
去其糟粕,存其精華 | 李銳《毛澤東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動·學(xué)生時代》:“他們對于中國的舊東西和外國的新東西……是‘去其糟粕,存其精華’,是‘斟酌國情,兩無所偏’。” |
一團(tuán)糟 | 毛澤東《在中國共產(chǎn)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》:“似乎沒有什么好處可說,一團(tuán)糟。” |
世道澆漓 | 魯迅《隨感錄·人心很古》:“慷慨激昂的人說:‘世道澆漓,人心不古。’” |
淋淋漓漓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9回:“那婦人方才從缸里爬得出來,頭臉都吃磕破了,下半截淋淋漓漓都拖著酒漿。” |
興會淋漓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93回:“這父子興會淋漓,巳牌末脫稿。” |
烏七八糟 | 老舍《四世同堂 偷生 四十糟中》:“可是,整個的北平都在污七八糟中,她所知道的‘能人’們,都閉著眼瞎混。” |
酣暢淋漓 | 宋 歐陽修《歐陽文忠公文集 釋秘演詩集序》:“則往從布衣野花,酣嬉淋漓,顛倒而不厭。” |
人心渙漓 | 《清史稿·錫良傳》:“似是而非,財力凋敝,人心渙漓,九年立憲,終恐為波斯之續(xù)。” |
酣嬉淋漓 | 宋·歐陽修《〈釋秘演集〉序》:“時人不能用其材,曼卿亦不屈以求合。無所放其意,則往往從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顛倒而不厭。” |
飲水啜菽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檀弓下》:“孔子曰:啜菽飲水盡其歡,斯之謂孝。” |
興致淋漓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30回:“有時有了興致淋漓的時節(jié),就難免有些‘小德出入’。” |
枕曲藉糟 | 《晉書 劉伶?zhèn)鳌罚骸跋壬谑欠脚趵洺性悖暠玻瑠^髯箕踞,枕曲藉糟,無思無慮,其樂陶陶。” |
糟糠之妻 | 《后漢書·宋弘傳》:“(光武帝)謂弘曰:‘諺言貴易交,富易妻,人情乎?’弘曰:‘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’” |
痛快淋漓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63回:“買了一票磚,害得人家一個痛快淋漓。” |
餔糟歠漓 | 清·周亮工《書影》第四卷:“咸曰:‘此酒魂也。’真餔糟歠漓之言。” |
啜菽飲水 | 西漢 劉安《禮記 檀弓下》:“子路曰:‘傷哉貧也!生無以為養(yǎng),死無以為禮。’子曰:‘啜菽飲水,盡其歡,斯之謂孝。’” |
酣痛淋漓 | 清·魏源《夜雨行》:“倉卒不工且快意,酣痛淋漓聊一賈。” |
血肉淋漓 | 宋·洪邁《夷堅甲志·髙俊入冥》:“獄卒割剔其股文,血肉淋漓,形容枯瘠不類人。” |
餔糟歠醨 | 語出《楚辭 漁父》:“眾人皆醉,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?”《文選》釃作“醨”。呂向云:“餔糟歠醨,微同其事也。餔,食也。歠,飲也。糟、醨,皆酒滓。”洪興祖補(bǔ)注:“醨,薄酒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