鬩墻誶帚的成語故事
拼音xì qiáng suì zhǒu
基本解釋謂家庭內部爭吵不和。誶帚,指婦女吵罵。
出處梁啟超《新民說》:“若是者,雖未見其鬩墻誶帚,我知其家必不治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鬩墻誶帚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鬩墻誶帚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兄弟鬩于墻,外御其侮 | 《詩經·小雅·常棣》:“兄弟鬩于墻,外御其侮。” |
兄弟鬩墻,外御其侮 | 蔡東藩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130回:“兄弟鬩墻,外御其侮。蝸角紛爭,惟利是務。” |
拆東墻補西墻 | 《中國民歌資料 納布鞋》:“拆東墻,補西墻,先要顧前方。” |
朽木糞墻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公冶長》:“朽木不可雕也,糞土之墻,不可圬也。” |
弊帚千金 | 語出《東觀漢記 光武帝紀》:“帝聞之,下詔讓吳漢副將劉禹曰:‘城降,嬰兒老母,口以萬數,一旦放兵縱火,聞之可謂酸鼻。家有敝帚,享之千金。禹宗室子孫,故嘗更職,何忍行此!” |
墻倒眾人推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:“罷了!好奶奶們,‘墻倒眾人推’,那趙姨娘原有些顛倒。” |
墻上泥皮 | 元·鄭廷玉《楚昭公》第四折:“可正是堂上的糟糠,休猜作墻上泥皮。” |
路柳墻花 | 元 王曄《水仙子 答》曲:“從來道水性難拿,從他赸過,由他演撒,終只是個路柳墻花。” |
墻里開花墻外香 | 海巖《死于青春》:“墻里開花墻外香,都這樣兒,不做就算了。” |
隔墻有耳 | 管仲《管子 君臣下》:“墻有耳,伏寇在側。墻有耳者,微謀外泄之謂也。” |
弊帚自珍 | 宋 陸游《秋思》詩:“遺簪見取終安用,弊帚雖微亦自珍。” |
蠹眾木折,隙大墻壞 | 戰國·衛·商鞅《商君書·修權》:“蠹眾而木折,隙大而墻壞。” |
墻頭草 | 馮志《敵后武工隊》第23章:“一個人為國家要寧折不彎,別做墻頭草。” |
癩狗扶不上墻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68回:“怨不得俗語說:‘癩狗扶不上墻’的!” |
不學面墻 | 《尚書·周官》:“不學墻面,蒞事惟煩。” |
門墻桃李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子張》:“夫子之墻數仞,不得其門而入,不見宗廟之美,百官之富。”漢 韓嬰《韓詩外傳》第七卷:“夫春樹桃李,夏得陰其下,秋得食其實。” |
蕭墻禍起 | 《論語·季氏》:“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,而在蕭墻之內也。” |
見墻見羹 | 《后漢書·李固傳》:“昔堯殂之后,舜仰慕三年,坐則見堯于墻,食則睹堯于羹。” |
東向而望,不見西墻 | 《呂氏春秋 去尤》:“東面望者,不見西墻;南鄉視者,不睹北方:意有所在也。” |
扶墻摸壁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三十回:“這兩個鳥男女,正在缸里扶墻摸壁扎掙。” |
墻有耳 | 語出《詩 小雅 小弁》:“君子無易由言,耳屬于垣。”《管子 君臣下》:“古者有二言:墻有耳,伏寇在側。墻有耳者,微謀外泄之謂也。” |
銅墻鐵壁 | 元 無名氏《謝金吾》楔子:“孩兒此一去,隨他銅墻鐵壁,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。” |
兄弟鬩墻 | 《詩經 小雅 常棣》:“兄弟鬩于墻,外御其侮。” |
誶帚德鋤 | 漢·賈誼《治安策》:“商君遺禮義,棄仁恩,并心于進取,行之二歲,秦俗日敗。故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,家貧子壯則出贅。借父耰鋤,慮有德色;母取箕帚,立而誶語。” |
紅杏出墻 | 宋 葉紹翁《游小園不值》詩:“春風滿園關不住,一支紅杏出墻來。” |
連墻接棟 | 明·陳子龍《霍光論》:“驕妻勁奴,縱橫長安中,連墻接棟,比擬宸極,此豈復人臣也哉!” |
觀者如堵墻 |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射義》:“孔子射于矍相之圃,蓋觀者如堵墻。” |
桃李門墻 | 明·湯顯祖《牡丹亭·閨塾》:“你待打、打這哇哇,桃李門墻,險把負荊人唬煞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