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(yǎng)家活口的成語故事
拼音yǎng jiā huó kǒu
基本解釋維持一家人的生活。
出處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九十九回:“那些書吏衙役,都是花了錢買著糧道的衙門,那個不想發(fā)財(cái)?俱要養(yǎng)家活口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養(yǎng)家活口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養(yǎng)家活口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口一聲 | 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七回:“西門慶那里肯,一口一聲只叫‘姑娘請受禮?!?/td> |
一口三舌 | 漢·焦延壽《易林》卷十:“一口三舌,相妨無益?!?/td> |
一口不能著兩匙 | 宋·范成大《丙午新正書懷》詩:“口不兩匙休足榖,身能幾屐莫言錢?!弊宰ⅲ簠侵V云:“一口不能著兩匙。” |
一口兩匙 | 宋·范成大《丙午新正書懷》詩:“口不兩匙休足谷,身能幾屐莫言錢。” |
一口同聲 | 清·劉鶚《老殘游記》第六回:“因天時尚早,復(fù)到街上訪問本府政績,竟是一口同聲說好?!?/td> |
一口同音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十一回:“所以聽得周三說了一句,大家就一口同音說,以義氣為重。” |
一口吸盡西江水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居士龐蘊(yùn)》:“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,即向汝道?!?/td> |
一口咬定 | 清·無名氏《官場維新記》第十回:“先把住持僧慧修,嚴(yán)行審訊,問他將李國斌藏在何處,慧修一口咬定不認(rèn)得李國斌。” |
一子出家,七祖升天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一一七回:“我說的不是功名么?你們不知道‘一子出家,七祖升天呢’?” |
一子出家,七祖昇天 | |
一子出家,九祖升天 | 明 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一百回:“常言:‘一子出家,九祖升天’,你那夫主冤愆解釋,亦得超生去了?!?/td> |
一客不煩兩家 | 宋·釋惟白《續(xù)傳燈錄·堂遠(yuǎn)禪師》:“一鶴不棲雙木,一客不煩兩家?!?/td> |
一家一火 | 明·馮夢龍《古今小說》第五卷:“王媼嫁了馬周,把自己一家一火,都搬到馬家來了?!?/td> |
一家一計(jì) | 元 關(guān)漢卿《望江亭》第二折:“把似你守著一家一計(jì),誰著你收拾下兩婦三妻?!?/td> |
一家之主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秦重道:‘媽媽是一家之主,有甚煩難?’” |
一家之作 | 《宋書·范曄傳》:“不得志,乃刪眾家《后漢書》為一家之作?!?/td> |
一家之學(xué) | 漢·司馬遷《報(bào)任少卿書》:“亦欲以究天人之際,通古今之變,成一家之言?!睗h·班固《典引》:“司馬遷著書成一家之言。” |
一家之言 | 西漢 司馬遷《報(bào)任少卿書》:“欲以究天人之際,通古今之變,成一家之言?!?/td> |
一家之計(jì) | |
一家之論 | 清·顧炎武《與友人論易書》:“排斥眾說,以申一家之論,而通往之路狹矣?!?/td> |
一家之說 | 《舊唐書·陸贄傳》:“聽一家之說則例理可征;考?xì)v代所行,則成敗異效。” |
一家之辭 | 《晉書·裴頠傳》:“觀《老子》之書,雖博有所經(jīng),而云‘有生于無’,以虛為主,偏立一家之辭,豈有以而然哉!” |
一家之長 | 劉斯奮《白門柳·雞鳴風(fēng)雨》第六章:“一家之長冒起宗就斷然決定:所有男丁立即剃掉頭發(fā)?!?/td> |
一家無二 | 元·楊顯之《瀟湘雨》第一折:“這個女孩兒,也是有緣,我認(rèn)了做義女,她自到我家來,倒也親熱,一家無二?!?/td> |
一家眷屬 | 清·康有為《廣藝雙楫·本漢》:“《孔廟》、《曹全》是一家眷屬,皆以風(fēng)神逸宕勝?!?/td> |
一家老小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十回:“當(dāng)日接了書信,便與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,帶從者百余人,車百余輛,徑望兗州而來?!泵鳌ゑT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七卷:“你若無事退回,我自養(yǎng)你一家老小,如要原錢還府,也是我出?!?/td> |
一斗米養(yǎng)個恩人,一石米養(yǎng)個仇人 | 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2回:“郭先生,自古‘一斗米養(yǎng)個恩人,一石米養(yǎng)個仇人’,這是我們養(yǎng)他的不是了!” |
一言出口,駟馬難追 | 宋·歐陽修《筆說·駟不及舌說》:“俗云:一言出口,駟馬難追?!墩撜Z》所謂‘駟不及舌’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