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鋪蓋的成語故事
拼音juǎn pū gai
基本解釋收拾行李離去。比喻被解雇或辭去職務,離開原來工作地點。
出處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五回:“叫他去開銷蔣福,立時三刻要他卷鋪蓋滾出去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卷鋪蓋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卷鋪蓋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床錦被遮蓋 | 宋 周密《齊東野語 淮西之變》:“尋常伏事太尉不周,今日乞做一床錦被遮蓋。” |
不忍釋卷 | 清·李漁《閑情偶寄·音律》:“予初閱時不忍釋卷,及考其聲韻,則一無定軌。” |
云屯席卷 | 清·陳夢雷《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》:“云屯席卷,兼擬靖鯨鯢于鮫穴;可憐仳離瑣尾,大都內地殘黎。” |
云舒霞卷 | 宋·蘇軾《芙蓉城》詩:“珠簾玉案翡翠屏,云舒霞卷千俜停。” |
傾蓋之交 |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念秧》:“誤認傾蓋之交,遂罹喪資之禍。” |
傾蓋如故 | 漢 鄒陽《獄中上書自明》:“語曰:‘白頭如新,傾蓋如故。’何則?知與不知也。” |
兜頭蓋臉 | 袁靜《新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回:“還拿起搟面杖,兜頭蓋臉一頓打。” |
冠蓋云集 | 歐陽山《三家巷》:“到的客人……簡直是古語所謂冠蓋云集,洋洋大觀。” |
冠蓋如云 | 東漢 班固《西都賦》:“英俊之域,紱冕所興;冠蓋如云,七相五公。” |
冠蓋如市 | 范文瀾《中國近代史》上冊第五章:“有力官紳‘視為利藪,群思攘奪……門前冠蓋如市’。” |
冠蓋往來 | 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傳》第14回:“長安城中,乃冠蓋往來之地。” |
冠蓋相屬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平準書》:“遣使冠蓋相屬于道,護之,下巴蜀粟以振之。” |
冠蓋相望 |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魏策四》:“魏使人求救于秦,冠蓋相望,秦救不出。” |
函蓋乾坤 | 《五燈會元 云門偃禪師法嗣 德山緣密禪師》:“我有三句語示汝諸人:一句函蓋乾坤,一句截斷眾流,一句隨波逐浪。” |
函蓋充周 | 清·戴名世《〈野香亭詩集〉序》:“先生于書,無所不讀,函蓋充周,不見涯涘。” |
函蓋干坤 | |
劈天蓋地 | |
劈頭蓋臉 |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14回:“晃蓋喝道:‘你既不做賊,如何拿你在這里?’奪過士兵手里棍棒,劈頭蓋臉便打。” |
功蓋天下 | 唐·李復言《續玄怪錄·李衛公靖》:“其后竟以兵權靜寇難,功蓋天下。”元·無名氏《賺蒯通》第二折:“勇略震主者身危,功蓋天下者不賞,正此之謂也。” |
功蓋天地 | 漢·李陵《答蘇武書》:“陵先將軍,功略蓋天地,義勇冠三軍。” |
功高蓋世 | 唐浩明《曾國藩》第二部第二章:“小人在江湖上,到處聽說將軍功高蓋世。” |
卷土重來 | 唐 杜牧《題烏江亭》詩:“勝敗兵家事不期,色羞忍恥是男兒;江東子弟多才俊,卷土重來未可知。” |
卷地皮 | 唐 盧仝《蕭宅二三子贈答詩(客謝井)》:“揚州惡百姓,疑我卷地皮。” |
卷帙浩繁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96回:“卷帙浩繁,也恐一時紙價騰貴,貲力不給。” |
卷席而居 | 唐·沈亞之《萬勝崗新城錄》:“冬,縱兵臨壽春,屠馬塘,走其守令狐通,焚霍丘,淮南郡邑大駭,民人卷席而居。” |
卷席而葬 | 《后漢書·逸民傳·梁鴻》:“父讓王莽時為城門校尉,封修遠伯,使奉少昊后,寓于北地而卒。鴻時尚幼,以遭亂世,因卷席而葬。” |
卷旗息鼓 | 清 孫郁《繡幃燈 公討》:“須等那不賢之婦親口道允,我等才卷旗息鼓,暫寬一時。” |
卷甲倍道 | 先秦 孫武《孫子 軍事》:“是故卷甲而趨,日夜不處,倍道兼行,百里而爭利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