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包子的成語故事
拼音tǔ bāo zǐ
基本解釋指沒有見過大世面的人,如果是說別人,有輕蔑意。如果是說自己,有自謙意。
出處毛澤東《整頓黨的作風》:“有些人輕視本地干部,譏笑本地干部,他們說:‘本地人懂得什么,土包子!’”
暫未找到成語土包子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土包子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塌刮子 | 毛澤東《評國民黨對戰(zhàn)爭責任問題的幾種咎案》:“他不是如同蔣介石那樣,將戰(zhàn)爭責任一塌刮子推到共產(chǎn)黨身上。” |
一子出家,七祖升天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一一七回:“我說的不是功名么?你們不知道‘一子出家,七祖升天呢’?” |
一子出家,七祖昇天 | |
一子出家,九祖升天 | 明 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一百回:“常言:‘一子出家,九祖升天’,你那夫主冤愆解釋,亦得超生去了。” |
一子失著,滿盤皆輸 | 李欣《老生常談·熟視無睹,充耳不聞》:“一子失著,滿盤皆輸,這是有的。” |
一子悟道,九族升天 | 元·馬致遠《黃粱夢》第一折:“常言道:‘一子悟道,九族升天’,不要錯過了。” |
一子悟道,九族生天 | 元 馬致遠《黃粱夢》第一折:“你自不知,你不是個做官的,天生下這等道貌,是個神仙中人。常言道:‘一子悟道,九族生天’,不要錯過了。” |
一手包辦 | 清 李綠園《歧路燈》:“你一手包攬,我只晴我的手頭錢。” |
一手包攬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43回:“你一手包攬,我只賒我的頭錢。” |
一抔土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張釋之馮唐列傳》:“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,陛下何以加其法乎?” |
一抔黃土 | 司馬遷《史記 張釋之馮唐列傳》:“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,陛下何以加其法乎?” |
一掊土 | 《史記 張釋之列傳》:“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,陛下何以加其法乎?” |
一攬包收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十六:“指臺抹凳,擔湯擔水,一攬包收,多是他上前替力。” |
一朝天子一朝臣 | 明 湯顯祖《牡丹亭 虜諜》:“萬里江山萬里塵,一朝天子一朝臣。” |
一棍子打死 | 毛澤東《在中國共產(chǎn)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》:“不許人家發(fā)表錯誤的意見,發(fā)表了就‘一棍子打死’,這不是解決矛盾的辦法。” |
一片焦土 | 唐·杜牧《阿房宮賦》:“楚人一炬,可憐焦土。” |
一竿子捅到底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29章:“這篇文章好就好在一竿子捅到底,罵到了皇帝頭上。” |
一肚子壞水 | 端木蕻良《曹雪芹》第27章:“但此人一肚子壞水兒,吃人不吐骨頭,成事不足,敗事有余,只能拉攏,不能得罪。” |
一錘子買賣 | 老舍《女店員》第二幕:“咱們哪,砂鍋砸蒜,一錘子的買賣,我永遠不再到這兒來!” |
一鼻子灰 | 《紅樓夢》五五回:“幸而平姐姐在這里,沒得臊一鼻子灰,趁早知會他們去。” |
七子八婿 | 《舊唐書·郭子儀傳》載:唐郭子儀有子八人,婿七人,皆朝廷重官。 |
萬象包羅 | 明·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44回:“萬象包羅為一處,方知截教有鴻蒙。” |
三尺童子 | 《宋史·胡銓傳》:“夫三尺童子至無識也,指犬豕而使之拜,則怫然怒。” |
不習地土 | 《南史 王融傳》:“宋弁曰:‘當是不習地土。’” |
不習水土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吳志 周瑜傳》:“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,不習水土,必生疾病。” |
不伏水土 | 唐·韓愈《黃家賊事宜狀》:“比者所發(fā)諸道南討兵馬,例皆不諳山川、不伏水土,遠鄉(xiāng)羈旅,疾役殺傷。” |
不便水土 | |
不入獸穴,不得獸子 | 《北史·韋佑傳》:“古人稱不入獸穴,不得獸子。安危之事未可預量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