歪歪斜斜的成語故事
拼音wāi wāi xié xié
基本解釋由震顫的狀態所引起的不整齊,或屬于顫抖的人或物的特征的狀態
出處曾樸《孽?;ā返谌兀骸懊媲皵傄槐厩喔褡?,歪歪斜斜寫著草體字的書,書旁邊供著一個已出櫝的木主?!?/p>
暫未找到成語歪歪斜斜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歪歪斜斜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目不斜視 |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:“都是目不斜視,俯首而行?!?/td> |
東倒西歪 | 元 蕭德祥《楊氏女殺狗勸夫》:“他兩個把盞兒吞,直喝得醉醺醺的,吃得東倒西歪?!?/td> |
旁逸斜出 | 茅盾《白楊禮贊》:“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,而且緊緊靠攏,也象加過人工似的,成為一束,絕不旁逸斜出?!?/td> |
乜斜纏帳 | |
歪八豎八 | |
歪門邪道 | 浩然《艷陽天》第三章:“真沒想到,他們竟會想出這樣一個歪門邪道。” |
東歪西倒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39回:“日暮挑燈閑徙倚,郎不歸來留戀誰家里?及至歸來沉醉矣,東歪西倒扶難起。” |
旁門歪道 | |
歪打正著 | 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二回:“將藥煎中,打發晁大舍吃將下去,誰想歪打正著,又是楊太醫運氣好的時節,吃了藥就安穩睡了一覺?!?/td> |
西歪東倒 | 明·胡文煥《群音類選·劉郎中<粉蝶兒一套>》:“柱肚撐腸酒力催,西歪東倒腳高低。” |
鼻蹋嘴歪 | |
歪嘴和尚瞎念經 | |
歪不橫楞 | |
歪心邪意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20回:“你總不聽我的話,倒叫這些人教的歪心邪意,狐媚魘道的。” |
歪風邪氣 | 柳青《狠透鐵》:“只有王以信裝得鎮靜,面不改色,還對高書記說:早應當整整社員里頭的歪風邪氣了。” |
七倒八歪 | |
斗轉參斜 | 明·馮惟敏《柳搖金·風情》:“急回頭斗轉參斜,酒杯兒倒手都休撤?!?/td> |
病病歪歪 | 老舍《龍須溝》第一幕:“你教大爺歇歇吧,他病病歪歪!” |
七扭八歪 | 瑪拉沁夫《茫茫的草原》第三卷:“正面是一排七扭八歪、表泥剝落的土房?!?/td> |
邪門歪道 | 《藥師經》:“又信世間邪魔外道,妖孽之師,妄說禍福。” |
鼻塌嘴歪 | 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九回:“那里禁得蕭云仙的彈子打來,打得鼻塌嘴歪,無處躲藏。” |
歪歪倒倒 | 歐陽山《三家巷》:“他把那些歪歪倒倒的柜子、架子、桌子、椅子都扶了起來?!?/td> |
河斜月落 | 清·洪昇《長生殿·偷曲》:“你看河斜月落,斗轉參橫,不免回去罷。” |
歪嘴念邪經 | |
上梁不正下梁歪 | 晉 楊泉《物理論》:“上不正,下參差?!?/td> |
斜風細雨 | 唐 張志和《漁父》:“青箬笠,綠蓑衣,斜風細雨不須歸?!?/td> |
歪歪扭扭 | 丁玲《太陽照在桑干河上》:“扛了一簍子果子,就壓得歪歪扭扭叫叫喊喊的,還要稱雄呢!” |
歪談亂道 | 明·無名氏《登瀛洲》:“他也學些者也之乎,歪談亂道,失卻卑尊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