針尖對麥芒的成語故事
拼音zhēn jiān duì mài máng
基本解釋比喻雙方都很利害,互不相讓。
出處老舍《荷珠配》第一場:“黃龍袞你這小子真叫會算賬!怎奈呀針尖對麥芒,全三爺子不會上你的當?!?/p>
暫未找到成語針尖對麥芒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針尖對麥芒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芒刺在背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霍光傳》:“宣帝始立,謁見高廟,大將軍光從驂乘,上內嚴憚之,若有芒刺在背。” |
踏破芒鞋沒覓處,得來全不費工夫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18回:“往上一瞧,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著的一群俊俏后生,心中歡喜不盡,暗說道:‘踏破芒鞋沒覓處,得來全不費工夫?!?/td> |
橫眉冷對千夫指 | 魯迅《自嘲》:“橫眉冷對千夫指,俯首甘為孺子牛。” |
枝對葉比 | 唐獨孤及《檢校尚書吏部員外郎趙郡李公中集序》:“及其大壞也,儷偶章句,使枝對葉比,以八病四聲為梏拳,拳拳守之,如奉法令?!?/td> |
門當戶對 | 宋 張端義《貴耳集》中卷:“個樣村僧,豈是尋常種草?要得門當戶對,還他景勝人奇?!?/td> |
上無片瓦,下無插針之地 |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卷二十:“上無片瓦,下無卓錐,學人向什么處立?” |
死對頭 | 高陽《胡雪巖全傳·蕭瑟洋場》:“現在他們怕我們防得厲害,犯不著為這點小事,做成個死對頭。” |
只要功夫深,鐵杵磨成針 | 宋 祝穆《方輿勝覽 眉州 磨針溪》:“過是溪,逢老媼方磨鐵杵,問之,曰:‘欲作針。’太白感其意,還卒業”。 |
綿里藏針 | 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:“當日說知心,綿里藏針。” |
有緣千里來相會,無緣對面不相逢 | 宋·無名氏《張協狀元》第14出:“有緣千里能相會,無緣對面不相逢?!?/td> |
牛衣對泣 | 《漢書·王章傳》:“初,章為渚生學長安,獨與妻居。章疾病,無被,臥牛衣中;與妻決,涕泣?!?/td> |
牛頭不對馬嘴 | 明 馮夢龍《警世通言 蘇知縣羅衫再合》:“見鬼,大爺自姓高,是江西人,牛頭不對馬嘴!” |
對牛彈琴 | 漢 牟融《理惑論》:“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,伏食如故,非牛不聞,不合其耳矣。” |
針鋒相對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第25卷:“夫一切問答,如針鋒相投,無纖毫參差。” |
鋒芒畢露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袁紹傳》:“瓚示梟夷,故使鋒芒挫縮,厥圖不果?!?/td> |
砭庸針俗 | 清 龔煒《巢林筆談 雙忠寺碑文》:“其論足以扶教維風,其文足以砭庸針俗,卓識大力,一空當世作者。” |
鐵杵磨成針 | 宋 祝穆《方輿勝覽 眉州 磨針溪》:“在象耳山下,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,未成棄去,過是溪,逢老媼方磨鐵杵,問之,曰:‘欲作針’太白感其意還,卒業?!?/td> |
光芒萬丈 | 唐 韓愈《調張籍》詩:“李杜文章在,光焰萬丈長。” |
見縫插針 | 魏巍《東方》第三部第七章:“‘小鋼炮后來打死了敵人不少’,陳三又見縫插針地鼓勵他。” |
大海撈針 | 明 王錂《春蕪記 定計》:“覓利如大海撈針,攪禍似干柴引火?!?/td> |
驢唇不對馬嘴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第19卷:“驢唇馬嘴夸我解問,十轉五繞你從朝。” |
拼得工夫深,鐵杵磨成針 | 元·虞韶《日記故事》:“道逢一老嫗,磨鐵杵。白問:‘將欲何用?’曰:‘欲作針。’白感其言,遂還卒業?!?/td> |
對簿公堂 | 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:“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?!?/td> |
棋逢對手,將遇良才 |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34回:“他兩個在半空中,這場好殺。棋逢對手,將遇良才?!?/td> |
橫眉冷對千夫指,俯首甘為孺子牛 | 魯迅《自嘲》詩:“橫眉冷對千夫指,俯首甘為孺子牛。” |
如芒刺背 | 明·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七回:“心下躊躇,坐臥不安,如芒刺背。” |
尖酸刻薄 |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66回:“舜英姐姐安心要尖酸刻薄,我也不來分辨,隨他說去?!?/td> |
鉆牛角尖 | 老舍《神拳》第三幕:“凡事都要留有余地,別死鉆牛角尖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