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鹿易形的成語故事
拼音mǎ lù yì xíng
基本解釋出自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,比喻顛倒是非、混淆黑白。
出處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文苑傳上 崔琦》:“不能結(jié)納貞良,以救禍敗,反復(fù)欲鉗塞士口,杜蔽主聽,將欲使玄黃改色,馬鹿易形乎?”
暫未找到成語馬鹿易形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馬鹿易形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馬平川 | 宋 蘇軾《東坡詩 卷二十三 游徑山》:“勢若駿馬奔平川?!?/td> |
金戈鐵馬 | 《新五代史 李襲吉傳》:“金戈鐵馬,蹂踐于明時?!?/td> |
服牛乘馬 | 《周易 系辭下》:“服牛乘馬,引重致遠,以利天下?!?/td> |
易放難收 | 宋·朱熹《答鞏仲至》:“所謂修辭立誠以居業(yè)者,欲吾之謹夫所發(fā)以致其實,而尤先于言語之易放難收也。” |
革風(fēng)易俗 | |
輕而易舉 | 《詩經(jīng) 大雅 烝民》:“人亦有言,德輶如毛,民鮮克舉之。”宋 朱熹注:“言人皆言德甚輕而易舉,然人莫能舉也。” |
條條大路通羅馬 | 艾煊《大江風(fēng)雷》第五部:“小司書不等何為說完,就打斷了她的話,說:‘條條大路通羅馬?!?/td> |
老馬識途 | 先秦 韓非《韓非子 說林上》:“管仲、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,春往冬返,迷惑失道。管仲曰:‘老馬之智可用也?!朔爬像R而隨之。遂得道?!?/td> |
放牛歸馬 | 《尚書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歸馬于華山之陽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?!?/td> |
犬馬戀主 | 三國·魏·曹植《上責(zé)躬應(yīng)詔詩表》:“踴躍之懷,瞻望反側(cè),不勝犬馬戀主之情?!蹦铣に巍U照《從臨海王上荊初發(fā)新渚》詩:“狐涂懷窟志,犬馬戀主情。” |
快馬加鞭 | 明 徐姬《殺狗記 看書苦諫》:“何不快馬加鞭,逕趕至蒼山,救取伯伯?!?/td> |
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 | 元 無名氏《爭報恩》第一折:“則愿得姐姐長命富貴,若有些兒好歹,我少不得報答姐姐之恩,可不道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?!?/td> |
形影相顧 | 《晉書·桓溫傳》:“省之惋愕,不解所由,形影相顧,隕越無地。” |
易子而教 | |
裾馬襟牛 | 唐韓愈《符讀書城南》詩:“人不通古今,馬牛而襟裾?!?/td> |
鑒影度形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102回:“這三人將籃子內(nèi)物件,一齊擺出仔細瞧看,或者寸紙,或者只字,鑒影度形,一概俱無,又仍一件一件裝入籃內(nèi)?!?/td> |
形神不全 | 西漢·劉向《戰(zhàn)國策·齊策》:“士生乎鄙野,推選則祿焉,非不遂遵也,然而形神不全?!?/td> |
走馬觀花 | 唐 孟郊《登科后》詩:“昔日齷齪不足夸,今朝放蕩思無涯。春風(fēng)得意馬蹄疾,一日看盡長安花?!?/td> |
遺形藏志 | 漢·嚴遵《道德指歸論·上德不德》:“遺形藏志,與道相得?!?/td> |
秣馬厲兵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成公十六年》:“搜乘補卒,秣馬利兵,修陳固列。” |
兵荒馬亂 | 明 李唐賓《梧桐葉》第四折:“不然,那兵荒馬亂,定然遭驅(qū)被擄?!?/td> |
時易世變 | 晉 魯褒《錢神論》:“當(dāng)今之急,何用清談?時易世變,古今異俗?!?/td> |
懸崖勒馬 | 元 鄭德輝《智勇定齊》:“呀,你如今船到江心補漏遲,抵多少臨崖勒馬才收騎。” |
土木形骸 | 《晉書 嵇康傳》:“身長七尺八寸,美詞氣,有風(fēng)儀,而土木形骸,不自藻飾。” |
萬馬奔騰 | 宋 劉一止《水村一首示友人》:“秋光有盡意無盡,萬馬奔騰山作陣。” |
藏形匿影 | 《鄧析子 無厚》:“君者,藏形匿影,群下無私?!?/td> |
歸馬放牛 | 《尚書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歸馬于華山之陽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?!?/td> |
形影相吊 | 三國 魏 曹植《上責(zé)躬詩表》:“形影相吊,五情愧赧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