點紙畫字的成語故事
拼音diǎn zhǐ huà zì
基本解釋指在契約或供詞上捺指模和簽押。
出處宋·陳元靚《事林廣記·家禮·婚禮》:“諸婚娶兩家,并用點紙畫字,寫立合同文約,明白具載往回聘禮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點紙畫字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點紙畫字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滿紙空言 | 張庸《章太炎先生問答》:“若二三文人,假一題目,互相研究,滿紙空言,何以謂之?dāng)_亂治安?” |
識文斷字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38回:“當(dāng)著人家識文斷字的人兒呢?別掄葷,看人家笑話。” |
紙老虎 | 清·無垢道人《八仙全傳》第94回:“猶之世俗所稱紙老虎,望之若真,未嘗不可欺人于一時,決不能持于久遠(yuǎn)。” |
照葫蘆畫瓢 | 宋·魏泰《東軒筆錄》第一卷:“太祖笑曰:‘頗聞翰林草制,皆檢前人舊本,改換詞語,此乃俗所謂‘依樣畫葫蘆’耳,何宣力之有?’” |
識字知書 | 清·李漁《奈何天·慮婚》:“莫說別個,就是闕忠輩呵,一般也貌昂藏,識字知書,怎奈這命低微,執(zhí)鐙隨鞭。” |
畫地為牢,議不入 | 西漢·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故士有畫地為牢,勢不可入;削木為吏,議不可對,定計于鮮也。” |
依樣畫葫蘆 | 宋 魏泰《東軒筆錄》第一卷:“太祖笑曰:‘頗聞翰林草制,皆檢前人舊本,改換詞語,此乃俗所謂‘依樣畫葫蘆’耳,何宣力之有?’” |
字斟句酌 | 清 紀(jì)昀《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一》:“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,宋儒積一生精力,字斟句酌,亦斷非漢儒所及。” |
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八卷:“今日聽在下說一樁意外姻緣的故事,喚做‘喬太守亂點鴛鴦譜’。” |
指手畫腳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22回:“只見寶玉跑至圍屏燈前,指手畫腳,信口批評。” |
躍然紙上 | 清 薛雪《一瓢詩話》:“如此體會,則詩神詩旨,躍然紙上。” |
體規(guī)畫圓 | 宋·宋祁《宋景文公筆記·釋俗》:“若體規(guī)畫圓,準(zhǔn)方作矩,終為人之臣仆。” |
照貓畫虎 | 清 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11回:“這大相公聰明得很,他是照貓畫虎,一見即會套的人。” |
畫眉舉案 | 《漢書·張敞傳》:“(敞)又為婦畫眉,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。有司以奏敞。上問之,對曰:‘臣聞閨房之內(nèi),夫婦之私,有過于畫眉者。’” |
指天畫地 | 漢 應(yīng)劭《風(fēng)俗通 皇霸》:“指天畫地,神仙潛通。” |
字字珠玉 | 明 湯顯祖《邯鄲記 贈試》:“聽的黃榜招賢,盡把所贈資金,引動朝貴,則小生之文字字珠玉矣。” |
雕梁畫棟 | 元 鄭廷玉《看錢奴》第三折:“這的是雕梁畫棟圣祠堂。” |
畫龍點睛 | 唐 張彥遠(yuǎn)《歷代名畫記 張僧繇》:“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,每云:‘點睛即飛去。’人以為妄誕,固請點之。須臾,雷電破壁,兩龍乘云騰去上天,二龍未點眼者見在。” |
畫虎不成反類犬 | 唐 劉知幾《史通 六家》:“如君懋《隋書》,雖欲祖述商周,憲章虞夏,觀其所述乃似《孔子家語》、臨川《世說》,可謂畫虎不成反類犬也。” |
字里行間 | 南朝 梁 簡文帝《答新渝侯和詩書》:“垂示三首,風(fēng)云吐于行間,珠玉生于字里。” |
識文談字 | 明·無名氏《薛苞認(rèn)母》第二折:“孩兒也,你是個識文談字的人。” |
鬼畫符 | 金·元好問《遺山文集·論詩30首》:“真書不入今人眼,兒輩從教鬼畫符。” |
畫蛇添足 | 西漢 劉向《戰(zhàn)國策 齊策二》:“蛇固無足,子安能為之足?” |
俗下文字 | 唐·韓愈《與馮宿論文書》:“時時應(yīng)事作俗下文字,下筆令人慚。” |
紙包不住火 | 古華《芙蓉鎮(zhèn)》第二章:“紙包不住火……那筆款子,你收留不得。” |
口講指畫 | 唐·韓愈《柳子厚墓志銘》:“其經(jīng)承子厚口講指畫,為文詞者,悉有法度可觀。” |
只準(zhǔn)州官放火,不準(zhǔn)百姓點燈 | 馮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12章:“可是只準(zhǔn)州官放火,不準(zhǔn)百姓點燈,卻是中國政治的一個通病。” |
指點江山 | 毛澤東《沁園春·長沙》:“指點江山,激揚文字,糞土當(dāng)年萬戶侯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