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常習故的成語故事
拼音ān cháng xí gù
基本解釋安:安于,習慣于;常:常規;習:習慣;故:故舊。習慣于成規。
出處清 魏源《默觚下 治篇七》:“彼安常習故之流,所安者目前,所知者陳例,所辟者嫌疑,得不震而疑,同聲而擾格者乎?”
暫未找到成語安常習故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安常習故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反常態 | 郭澄清《大刀記》第16章:“可是而今,他卻一反常態,神采飛揚地高談闊論起來?!?/td> |
一改故轍 | |
一枕槐安 | 元 范康《竹葉舟》第二折:“分明是一枕槐安,怎么的倒做了兩下離愁?!?/td> |
一見如故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》: “聘于鄭,見子產,如舊相識?!?/td> |
一路平安 | 明 范受益《尋親記》:“大王爺,保佑弟子一路平安,腳輕手健?!?/td> |
萬古常新 | 徐遲《井岡山記》:“你是一座革命的豐碑,屹立于宇宙間,萬古常新!” |
三親六故 | 梁斌《播火記》:“誰家沒個三親六故,誰家沒個青黃不接的時候?” |
三綱五常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為政》:“周因于殷禮,所損益可知也。”何晏集解:“馬融曰:‘所因,謂三綱五常也?!?/td> |
上下相安 | 《晉書·束皙傳》:“主無驕肆之怒,臣無嫠纓之請,上下相安,率禮從道?!?/td> |
下寨安營 | |
不主故常 | 戰國 宋 莊周《莊子 天運》:“其聲能短能長,能柔能剛,變化齊一,不主故常?!?/td> |
不習地土 | 《南史 王融傳》:“宋弁曰:‘當是不習地土。’” |
不習水土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吳志 周瑜傳》:“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,不習水土,必生疾病。” |
不入獸穴,安得獸子 | 《周書·李遠傳》:“古人有言:‘不入獸穴,安得獸子?!粢云姹銎洳灰?,事或可濟。” |
不如意事常八九 | 《白雪遺音·南詞·十二時》:“不如意事常八九,可語人言無二三。” |
不安于位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成公六年》:“不安其位,宜不能久?!?/td> |
不安于室 | 《詩經 鄴風 凱風序》:“衛之淫風流行,雖有七子之母,猶不能安其室?!编嵭ⅲ骸安话财涫遥ゼ抟??!?/td> |
不安其室 | 《詩經·鄴風·凱風·序》:“衛之淫風流行,雖有七子之母,猶不能安其室?!?/td> |
不安本分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九回:“寶玉終是不安本分之人,竟一味的隨心所欲?!?/td> |
不棄故舊 |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微子》:“故舊無大故,則不棄也;不求備于一人?!?/td> |
不忘故舊 | 元·馬致遠《陳摶高臥》第四折:“多謝大王不忘故舊?!?/td> |
不探虎穴,安得虎子 |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呂蒙傳》:“貧賤難可居,脫誤有功,富貴可致,且不探虎穴,安得虎子?” |
不法???/a> | 先秦 韓非《韓非子 五蠹》:“是以圣人不期修古,不法???,論世之事,因為之備?!?/td> |
不經世故 | 魯迅《花邊文學 序言》:“然而他們不經世故,偶爾‘忘其所以’也就大碰其釘子?!?/td> |
丹心如故 | |
為萬安計 | |
久安長治 | 東漢 賈誼《治安策》:“建久安之勢,成長治之業?!?/td> |
久經世故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5回:“這老頭兒雖說粗豪,卻是個久經世故的,須是不露一毫芒角才引得出他的真話來呢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