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悔莫及的成語故事
拼音zhuī huǐ mò jí
基本解釋后悔也來不及了。
出處漢 晁錯《上書言兵事》:“夫以人之死爭勝,跌而不振,則悔之亡及也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追悔莫及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追悔莫及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及時應令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一回:“又忙著替孫子做了一套及時應令的棉袍褂,預備開賀的那一天好穿了陪客。” |
力所能及 | 唐 裴铏《傳奇 韋自東》:“殿于宏壯,林泉甚佳,蓋唐開元中萬回師弟子之所建也;似驅役鬼工,非人力所能及。” |
莫衷一是 | 清 吳趼人《痛史》第三回:“議論紛紛,莫衷一是。” |
望塵莫及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趙咨傳》:“復拜東海相,之官,道經滎陽,令敦煌曹暠,咨之故孝廉也,迎路謁候。咨不為留,暠送至亭次,望塵不及。” |
信及豚魚 | 《周易 中孚》:“豚魚吉。信及豚魚也。” |
詐奸不及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七回:“正在五岳樓下來,撞見個奸詐不及的,把娘子攔住了不肯放。”又第五十二回:“那廝帶將許多詐奸不及的三二十人,逕入家里,來宅子后看了,便要發遣我們出去,他要來住。” |
各人自掃門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 | 魯迅《經驗》:“然而也有經過許多人經驗之后,倒給了后人壞影響的,如俗語說‘各人自掃門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’的便是其一。” |
奮起直追 | 蔡東藩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129回:“義無反顧,惟有群策群力,奮起直追,迅電華會代表,堅持原案。” |
平生莫做虧心事,半夜敲門不吃驚 | 元·無名氏《盆兒鬼》第二折:“平生莫做虧心事,半夜敲門不吃驚。” |
屨及劍及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四年》:“投袂而起,屨及于窒皇,劍及于寢門之外,車及于蒲胥之市。秋九月,楚子圍宋。” |
望塵靡及 | 清·黃宗羲《移史館熊公雨殷行狀》:“如廝隸之于貴官,負弩前驅望塵靡及耳。” |
莫明其妙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五回:“然而看他前兩回來買東西,所說的話,沒有一句不內行……想來想去,總是莫名其妙。” |
及時雨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18回:“如常散施棺材藥餌,濟人貧苦,周人之急,扶人之困,以此山東、河北聞名,都稱他做及時雨。” |
莫名其妙 | 清 宣鼎《夜雨秋燈錄 陬邑官親》:“及進西瓜湯,飲蘭雪茶,莫名其妙。” |
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|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 |
鞭不及腹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五年》:“雖鞭之長,不及馬腹。” |
有過之而無不及 | 《論語·先進》:“子曰:‘師也過;商也不及。’” |
急起直追 | 蔡東藩、許厪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35回:“急起直追,猶虞不及。” |
德音莫違 | 《詩經·邶風·谷風》:“德音莫為,及爾同死。” |
神鬼莫測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八十七回:“諸將皆拜伏曰:‘丞相機算,神鬼莫測。’” |
疑團莫釋 | 清·許奉恩《里乘》第二卷:“微君言,疑團莫釋!” |
過猶不及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先進》:“子貢問:‘師與商也孰賢?’子曰:‘師也過,商也不及。’曰:‘然則師愈與?’子曰:‘過猶不及。’” |
干將莫邪 | 《戰國策·齊策五》:“(蘇秦說齊閔王曰)今雖干將莫邪,非得人力,則不能割劌矣。” |
概莫能外 |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西域傳》:“莊周蝸角之論,尚未足以概莫能外。” |
及笄年華 | 《禮記·內則》:“女子十有五年笄。” |
你追我趕 | 《新華半月刊》1960年第14期:“我們正處在一個你追我趕、飛躍向前的建設熱潮中。” |
若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為 | 漢·枚乘《上書諫吳王》:“欲人勿聞,莫若勿言;欲人勿知,莫若勿為。” |
行不及言 |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121回:“諸兄與弟,當以行不及言為恥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