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具爐錘的成語故事
拼音bié jù lú chuí
基本解釋具:具有;爐錘:冶煉鍛煉的工具。比喻具有獨特的風格和造詣。
出處易宗夔《新世說》序:“酷嗜臨川王之書,以彼片語只辭別具爐錘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別具爐錘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別具爐錘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別財異居 | 《宋史 太祖紀二》:“癸亥,詔:荊蜀民祖父母、父母在者,子孫不得別財異居。” |
爐火純青 | 清 曾樸《孽?;ā返?5回:“到了現在,可已到了爐火純青的氣候,正是弟兄們各顯身手的時期?!?/td> |
士別三日,刮目相待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吳志 呂蒙傳》:“遂拜蒙母,結友而別”南朝 宋 裴松之注:“士別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 |
千錘打鑼,一錘定音 | 郭澄清《大刀記》第十章:“千錘打鑼,一錘定音——隊長,你就決定吧?!?/td> |
分門別類 | 明 朱國禎《涌幢小品 志錄集》:“《夷堅卷》原四百二十卷,今行者五十一卷。益病其煩蕪芟之,分門別類,非全帙也。” |
別有用心 | 宋 朱熹《與劉子澄書》:“方別尋得一頭緒,似差簡約端的,始終文字言語之處,真別有用心處?!?/td> |
士別三日,當刮目相待 | 《三國志·吳志·呂蒙傳》注引《江表傳》:“士別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?!?/td> |
千差萬別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文遂導師》:“僧問:‘如何是無異底事?’師曰:‘千差萬別?!?/td> |
天差地別 | |
別無選擇 | 瑪拉沁夫《茫茫的草原》第三卷:“我們別無選擇,我們對那些企圖投敵的巴彥,只能采取無情斗爭的對策!” |
怨離惜別 |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一卷:“兩下里怨離惜別,分外恩情,一言難盡?!?/td> |
別具一格 | 清 呂留良《與施愚山書》:“詠見贈詩,風力又別具一格?!?/td> |
千錘百煉 | 唐 皮日休《劉棗強碑》:“百鍛為字,千煉為句,雖不迫躅太白,亦后來之佳作業。” |
離鸞別鳳 | 唐 李賀《湘妃》詩:“離鸞別鳳煙梧中,巫云蜀雨遙相通。” |
天壤之別 | 晉 葛洪《抱樸子 內篇 論仙》:“其為不同,已有天壤之覺,冰炭之乘矣。” |
愛別離苦 | 《瑜伽師地論》第61卷:“何云何愛別離苦?當知此苦,亦由五相?!?/td> |
夏爐冬扇 | 漢 王充《論衡 逢遇》:“以夏進爐,以冬奏扇,為所不欲得之事,獻所不欲聞之語,其不遇禍,幸矣。” |
離情別緒 | 宋 柳永《晝夜樂》:“何期小會幽歡,變作離情別緒?!?/td> |
別開生面 | 唐 杜甫《丹青引》:“凌煙功臣少顏色,將軍下筆開生面?!壁w次公注:“凌煙畫像顏色已暗,而曹將軍重為之畫,故云開生面。” |
生離死別 | 《陳書 徐陵傳》:“況吾生離死別,多歷暄寒,孀室嬰兒,何可言念。” |
分別門戶 | 清·戴名世《<齊謳集>自序》:“其于古人之詩,多能議論長短,分別門戶。” |
別出心裁 | 明 李贄《水滸全書發凡》:“今別出心裁,不依舊樣,或特標于目外,或疊彩于回中?!?/td> |
一錘定音 | 劉紹棠《小荷才露尖尖角》:“他不聲不響,卻是一家之主;女兒中意,老伴點頭,也還得聽他一錘定音?!?/td> |
獨具匠心 | 唐 張佑《題王右丞山水障》:“精華在筆端,咫尺匠心難。” |
不辭而別 | 老舍《不成問題的問題》:“于是,大家想不辭而別。” |
獨具慧眼 | 豐子愷《談自己的畫》:“只有孩子們保住天真,獨具慧眼,其言行多足供我欣賞者。” |
別無出路 | 李曉明《平原槍聲》:“王禿子覺得別無出路,這樣又能賺錢,就一口答應下來。” |
別樹一旗 | 清 袁枚《隨園詩話》卷七:“唐義山、香山、牧之、昌黎,同學杜者;今年內其詩集,都有是別樹一旗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