尋尋覓覓的成語故事
拼音xún xún mì mì
基本解釋覓:找尋。指反復(fù)尋求探索。形容六神無主,像是找尋失掉的東西似的。
出處宋·李清照《聲聲慢》詞:“尋尋覓覓,冷冷清清,凄凄慘慘戚戚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尋尋覓覓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尋尋覓覓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東尋西覓 | 《平妖傳》第十回:“比及讓了他罷了,又來東尋西覓,只恐還在左近,放心不下。” |
買笑尋歡 | 歐陽予倩《潘金蓮》第二幕:“他仗著有錢有勢,到這兒來買笑尋歡,他哪兒有甚么真情真義?” |
劚山覓玉 | 明·呂坤《答孫冢宰立亭論格物第二書》:“如披沙揀金,劚山覓玉,不格到十分真處,怎知到十分至處?” |
吊古尋幽 | 明·馮夢龍《古今小說》第三十卷:“游山玩水,吊古尋幽,賞月吟風(fēng),怡情遣興,詩賦文詞,山川殆遍。” |
呵筆尋詩 | 唐·羅隱《雪》詩:“寒窗呵筆尋詩句,一片飛來紙上銷。” |
啞子尋夢 | 元·紀(jì)君祥《趙氏孤兒》第二折:“似鰾膠粘住口角,似魚刺嘎了喉嚨,低著頭似啞子尋夢。” |
墨丈尋常 |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國語·周語下》:“不過墨丈尋常之間。” |
天上少有,地下難尋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八回:“上通天文,下察地理,這樣先生,天上少有,地下難尋。” |
尋事生非 | 艾蕪《烏鴉之歌》:“現(xiàn)在他也只有忍了,人家往往要來尋事生非,正愁找不著漏洞哩。” |
尋壑經(jīng)丘 | 語出晉·陶潛《歸去來辭》:“既窈窕以尋壑,亦崎嶇而經(jīng)丘。” |
尋頭討腦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27卷:“自此日逐尋頭討腦,動輒便是一頓皮鞭,打得體無完膚。” |
尋山問水 | 元·石子章《竹塢聽琴》第二折:“只待要說古談今,尋山問水,傍柳穿花,那里也修身正己,利民潤物,治國齊家。” |
尋幽入微 | 《北史·楊伯丑傳》:“分析爻象,尋幽入微。” |
尋幽探勝 | 唐·李白《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》詩:“尋幽殊未歇,愛此春光發(fā)。” |
尋幽訪勝 | 冰心《圖畫》:“信步走下山門去,何曾想尋幽訪勝?” |
尋弊索瑕 | 明·沈德符《野獲編補(bǔ)遺·內(nèi)閣·江陵議分祀天地》:“江陵身后,攻之者尋弊索瑕,以功為罪。” |
尋枝摘葉 | 宋 嚴(yán)羽《滄浪詩話 詩評》:“建安之作,全在氣象,不可尋枝摘葉。” |
尋根拔樹 | 元·紀(jì)君祥《趙氏孤兒》第四折:“恨只恨屠岸賈那匹夫,尋根拔樹,險送的俺一家兒滅門絕戶。” |
尋根究底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39回:“劉姥姥是信口開河,情哥哥偏要尋根究底。” |
尋根追底 | |
尋根問底 |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四回:“至于內(nèi)中曖昧情節(jié),誰曾親眼見來,何必去尋根問底!” |
尋歡作樂 | 清 吳梅《風(fēng)洞山》附《先導(dǎo)》:“風(fēng)塵傾洞,天地丘墟,這班人兒還要演起戲來尋歡作樂。” |
尋死覓活 | 元 關(guān)漢卿《金錢池》:“只為杜蕊娘他把俺赤心相待,時常與這虔婆合氣,尋死覓活,無非是為俺家的緣故。” |
尋流逐末 | 宋·朱熹《答呂伯恭書》:“因悟向來涵養(yǎng)功夫全少,而講話又多強(qiáng)探,必取尋流逐末之弊,推類以求,眾病非一,而其源皆在此。” |
尋消問息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通言》卷十三:“今日慕小妹之才,雖然炫玉求售,又怕?lián)p了自己的名譽(yù),不肯隨行逐隊(duì),尋消問息。” |
尋源討本 | 唐·劉知畿《史通·申左》:“如二傳者,記言載事,失彼菁華,尋源討本,取諸胸臆。” |
尋瑕伺隙 | 漢·吾丘壽王《驃騎論功論》:“內(nèi)用商鞅李斯之謀,外用白起王翦之兵,窺閑伺隙。” |
尋瘢索綻 | 清·洪昇《長生殿·幸恩》:“嬌憨使慣,尋瘢索綻,一謎兒自逞心胸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