見雀張羅的成語故事
拼音jiàn què zhāng luó
基本解釋比喻設圈套誘騙。
出處《紅梨記·踏月》:“則怕他指山賣磨,見雀張羅,滿口兒如蜜缽,心如逝波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見雀張羅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見雀張羅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開門見山 | 宋 嚴羽《滄浪詩話 詩評》:“太白發句,謂之開門見山。” |
撥云見日 | 元 無名氏《陳州糶米》第二折:“我投至的見了爺爺,就是撥云見日,昏鏡重磨。” |
條條大路通羅馬 | 艾煊《大江風雷》第五部:“小司書不等何為說完,就打斷了她的話,說:‘條條大路通羅馬。’” |
見風是雨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25回:“他們做都老爺的,聽見風就是雨,皇上原許他風聞奏事,說錯了又沒有不是的。” |
鋪張浪費 | 毛澤東《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講話》:“要勤儉建國,反對鋪張浪費,提倡艱苦樸素,同甘共苦。” |
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 | 元 無名氏《爭報恩》第一折:“則愿得姐姐長命富貴,若有些兒好歹,我少不得報答姐姐之恩,可不道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。” |
以小見大 | 老舍《趙子曰》:“這樣的事實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設,可是以小見大,這幾件小事不是沒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義的人們所能辦到的。” |
一指蔽目,不見泰山 | 謝覺哉《關于獨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體的事,不管好處多大,總是‘一指蔽目,不見泰山’。” |
羅掘一空 | 蔡東藩、許廑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30回:“是時寧城已羅掘一空,急切不得巨款,沒奈何任他所為。” |
見多識廣 | 明 馮夢龍《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》:“還是大家寶眷,見多識廣,比男子漢眼力,到勝十倍。” |
白日見鬼 | 宋 陸游《老學庵筆記》第六卷:“在京師時有語曰:‘吏、勛、封、考,筆頭不倒……工、屯、虞、水,白日見鬼。’” |
仇人相見,分外眼紅 | 謝扶民《壯族人民優秀的兒子韋拔群》:“仇人相見,分外眼紅,于是雙方的隨員就對打起來了。” |
慌里慌張 | 老舍《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畫》:“因為伯龍就是那么個一天到晚慌里慌張的人,這個腳朝天的圖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。” |
目不忍見 | 《廣東軍務記》:“真為目不忍見。” |
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| 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:“嗟呼,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?” |
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 | 清·張岱《與祁世培》:“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,緬焉呈面,公姑具眼,是妍是丑,其必有以區別之也。” |
見危致命 |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子罕》:“士見危致命,見得思義。” |
燕雀安知鴻鵠志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陳涉世家》:“嗟呼,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!” |
大張旗鼓 | 清 張春帆《宦海》:“李參戎帶著這些人陸續出了鎮南關,便大張旗鼓,排齊隊伍,浩浩蕩蕩地向前進發。” |
黃雀銜環 | 南朝·梁·吳均《續齊諧記》:“吾西王母使者,蒙君拯救,實感仁恩。今贈白環四枚,令君子孫潔白,位登三公,一如此環。” |
兵戎相見 | 吳晗《朱元璋傳》第三章三:“從至正十六年起,張士誠和朱元璋兵戎相見,大小數百戰,互有勝負。” |
立竿見影 | 宋 朱熹《參同契考異》中篇:“立竿見影,呼谷傳響,豈不靈哉!” |
圖窮匕見 |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燕策三》:“軻既取圖奉之,發圖,圖窮而匕首見。” |
伸手不見五指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24卷:“只聽得一陣風過處,天昏地黑,鬼哭神嚎,眼前伸手不見五指,一時暈倒了。” |
淺見薄識 | 明·羅貫中《平妖傳》第二回:“此詩淺見薄識,乃荒唐之說,不知此乃坐井觀天,淺見薄識之輩。” |
張徨失措 | 朱自清《白種人——上帝的驕子》:“這突然的襲擊使我張徨失措。” |
小巫見大巫 | 先秦 莊周《莊子》:“小巫見大巫,拔茅而棄。” |
見所不見 | 漢·揚雄《法言·淵騫》:“七十子之于仲尼也,日聞所不聞,見所不見,文章亦不足為矣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