敬老尊賢的成語故事
拼音jìng lǎo zūn xián
基本解釋尊敬年紀大的或品德高尚、才能出眾的人。
出處西漢 劉向《說苑 修文》:“入其境,土地辟除,敬老尊賢,則有慶,益其地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敬老尊賢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敬老尊賢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??老當益壯 |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馬援傳》:“丈夫為志,窮當益堅,老當益壯。” 后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“老當益壯”。 |
一家老小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十回:“當日接了書信,便與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,帶從者百余人,車百余輛,徑望兗州而來。”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七卷:“你若無事退回,我自養你一家老小,如要原錢還府,也是我出。” |
七老八倒 | 明·寓山居士《魚兒佛》第一出:“到得那七老八倒,腰駝背曲時候,富的也死,貧的也死。” |
七老八十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十卷:“趕得那七老八十的都起身嫁人去了。” |
七老八小 | 馮志《敵后武工隊》第五章:“起開,我又不七老八小的,攙著架著干什么?” |
三朝元老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章帝紀》:“行太尉事節鄉侯熹三世在位,為國元老。” |
三期賢佞 | 漢王尊任京兆尹,凡三歲,除惡安良,治績顯著,后為御史大夫所誣,免官。湖縣三老上書為之辯白:“一尊之身,三期之間,乍賢乍佞,豈不甚哉!”見《漢書·王尊傳》。 |
三老五更 | 《禮記·文王世子》:“遂設三老五更,群老之席位焉。”《樂記》:“食三老五更于大學。” |
三老四少 | |
不知老之將至 | 《論語 述而》:“其為人也,發憤忘食,樂以忘憂,不知老之將至云爾。 |
東閣待賢 |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公孫弘傳》:“于是起客館,開東閣以延賢人,與參謀議。” |
兩賢相厄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季布欒布列傳》:“高祖急,顧丁公曰:‘兩賢豈相厄哉!’于是丁公引兵而還,漢王遂解去。” |
主敬存誠 | 語本《易·乾》:“閑邪存其誠。”《禮記·少儀》:“賓客主敬,祭祀主敬。” |
主賢臣良 | 唐·白居易《敢諫鼓斌》:“聲聞于外、以彰我主賢臣良。” |
舉善薦賢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一百二十回:“舉善薦賢,乃美事也;卿何薦人于朝,即自焚其奏稿,不令人知耶?” |
舉賢任能 | 《禮記 大傳》:“三曰舉賢,四曰使能。” |
舉賢使能 | 《禮記·大傳》:“三曰舉賢,四曰使能。” |
久慣老誠 |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52回:“個個人古怪精靈,個個人久慣老誠。” |
九五之尊 | 《周易 干》:“九五,飛龍在天,利見大人。” |
親賢遠佞 | 唐·韓愈《順宗實錄》第三卷:“爾其尊師重傅,親賢遠佞,非禮勿賤,非義勿行。” |
人老心不老 | 周立波《山鄉巨變》下卷:“他這個漢子,人老心不老,有朝一日,會靠不住的。” |
人老珠黃 | 清 張貴勝《遣愁集》:“人老珠黃,春殘花謝。” |
人非圣賢,孰能無過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二年》:“人誰無過,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 |
令人起敬 | 宋·朱熹《跋趙中丞行實》:“趙公之孝謹醇篤,雖古人猶難之,三復其書,令人起敬。” |
以老賣老 | 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“張:(遇見了爺爺輩的這般以老賣老的同事,只好順嘴胡溜,嘻嘻地)是啊是啊,陳奶奶。” |
任人唯賢 | 《尚書 咸有一德》:“任官惟賢才,左右惟其人。” |
任賢使能 | 《荀子·王制》:“欲立功名,則莫若尚賢使能矣。”漢·王充《論衡·自然》:“舜、禹承安繼治,任賢使能,恭己無為而天下治。” |
眾建賢才 | 宋·王安石《上時政疏》:“蓋夫天下至大器也,非大明法度,不足以維持;非眾建賢才,不足以保守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