含霜履雪的成語故事
拼音hán shuāng lǚ xuě
基本解釋比喻品行高潔。
出處晉·葛洪《抱樸子·漢過》:“含霜履雪,義不茍合;據道推方,嶷然不群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含霜履雪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含霜履雪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各人自掃門前雪,休管他人瓦上霜 | 明·沈璟《義俠記·除兇》:“他自要去送性命,干俺甚事,各人自掃門前雪,休管他人瓦上霜。” |
冠履倒置 | 清 趙翼《廿二史札記》第22卷:“明宗之于強藩已多所包容,不能制馭矣。至石晉尤甚,幾有冠履倒置之勢。” |
含辛茹苦 | 宋 蘇軾《中和勝相院記》:“無所不至,茹苦含辛,更百千萬億生而后成。” |
星霜屢移 | 唐 高適《為東平薛太守進王氏瑞詩表》:“星霜屢移,書奏仍闕。” |
囊螢映雪 | 元 賈仲名《蕭淑蘭》第一折:“雖無汗馬眠霜苦,曾受囊螢映雪勞。” |
冷若冰霜 | 清 劉鄂《老殘游記續集》第二回:“笑起來一雙眼又秀又媚,卻是不笑起來又冷若冰霜。” |
章甫薦履 | 《文選 賈誼<吊屈原文>》:“章甫薦履,漸不可久兮。” |
如履薄冰 | 《詩經 小雅 小旻》:“戰戰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” |
雪兆豐年 |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三回:“古人云:‘雪兆豐年’。” |
囊螢照雪 | 《晉書·車胤傳》:“車胤恭勤不倦,博學多通,家貧不常得油,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,以夜繼日焉。” |
陽春白雪 | 戰國 楚 宋玉《對楚王問》:“其為《陽阿》、《薤露》,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,其為《陽春》、《白雪》,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。” |
各人自掃門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 | 魯迅《經驗》:“然而也有經過許多人經驗之后,倒給了后人壞影響的,如俗語說‘各人自掃門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’的便是其一。” |
霜露之悲 | 北齊 顏之推《顏氏家訓 終制》:“若報罔極之德,霜露之悲,有時齋供。” |
冠履倒易 | 《東觀漢記 楊賜傳》:“亡損溝壑,不見逮及,冠履倒易,陵谷代處。” |
足履實地 | 《宋史·劉甲傳》:“生平常謂:吾無他長,惟足履實地。” |
報讎雪恨 | 元 楊顯之《酷寒亭》楔子:“存得堂堂七尺身,也不敢望遂風云,報讎雪恨。” |
冰天雪地 | 清 蔣士銓《雞毛房》詩:“冰天雪地風如虎,裸而泣者無棲所。” |
霜氣橫秋 | |
瑞雪兆豐年 | 曲波《橋隆飆》十九:“俗語道:‘瑞雪兆豐年’,明年的小麥一定收成好。” |
報仇雪恨 |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58回:“濫官害民賊徒,把我全家誅戮,今日正好報仇雪恨!” |
衣敝履空 |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鮑宣傳》:“唐尊衣敝履空,以瓦器飲食,又以歷遺公卿,被虛偽名。” |
足不履影 | 《孔子家語·弟子行》:“自見孔子,出入于戶,未嘗越禮,往來過之,足不履影。” |
瓜田不納履,李下不整冠 | 三國 魏 曹植《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,不處嫌疑間;瓜田不納履,李下不正冠。” |
飽經風霜 | 周立波《暴風驟雨》第一部六:“說到這里,他的飽經風霜的發紅的老眼里掉下了淚水了。” |
冰雪嚴寒 | 吳伯簫《菜園小記》“雖然按照時令季節,各種蔬菜種得有早有晚,有時收了這種菜才種那種菜;但是除了冰雪嚴寒的冬天,一年里春夏秋三季,菜園里總是經常有幾種蔬菜在競肥爭綠的。” |
履舄交錯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滑稽列傳》:“男女同席,履舄交錯。杯盤狼藉,堂上燭滅。” |
瓜田不納履,李下不正冠 | 《藝文類聚》卷四一引三國 魏 曹植《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,不處嫌疑間;瓜田不納履,李下不正冠。” |
傲霜斗雪 | 《上饒集中營 煉獄散記》:“墻上草,風吹搖擺、霜凍枯萎;而臘梅,卻傲霜斗雪,開出滿樹繁花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