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趾適屨的成語故事
拼音jié zhǐ shì jù
基本解釋切斷腳趾去適合鞋子的大小。比喻不合理的遷就。
出處《后漢書·荀爽傳》:“截趾適屨,敦云其愚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截趾適屨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截趾適屨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斬釘截鐵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洪州云居道膺禪師》:“師謂眾曰:‘學佛法底人,如斬釘截鐵始得。’” |
圓顱方趾 |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精神訓》:“故頭之圓也像天,足之方也像地。” |
安適如常 | 葉圣陶《線下 孤獨》:“待交了春,天氣漸見和暖,就安適如常了。” |
直截了當 |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:“紫芝妹妹嘴雖利害,好在心口如一,直截了當,倒是一個極爽快的。” |
斷章截句 | 《宋史 選舉志二》:“斷章截句,破壞義理。” |
屨及劍及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四年》:“投袂而起,屨及于窒皇,劍及于寢門之外,車及于蒲胥之市。秋九月,楚子圍宋。” |
踵趾相接 | 楊天石《黃遵憲》:“黃遵憲盛贊他們‘前仆后起,踵趾相接,視死如歸’的大無畏精神。” |
適得其反 | 清 魏源《籌海篇 議守上》:“今議防堵者,莫不曰:‘御諸內河不若御諸海口,御諸海口不若御諸外洋。’不知此適得其反也。” |
截然不同 | 魯迅《墳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》:“直到近來,經過許多學者的研究,才知道孩子的世界,與成人截然不同。” |
續鳧截鶴 | 語出《莊子 駢拇》:“長者不為有余,短者不為不足。是故鳧脛雖短,續之則憂;鶴脛雖長,斷之則悲。” |
適可而止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鄉黨》:“不多食”宋 朱熹集注:“適可而止,無貪心也。” |
適逢其會 | 唐 薛用弱《集異記 李子牟》:“子牟客游荊門,適逢其會。” |
無所適從 | 宋 姚寬《西溪叢語》:“觀古今諸家潮之說者多矣……源殊派異,無所適從。” |
趾高氣揚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桓公十三年》:“莫敖必敗,舉趾高,心不固矣。” |
劍及屨及 |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四年》:“楚子聞之,投袂而起,屨及于窒皇,劍及于寢門之外,車及于蒲胥之市。秋九月,楚子圍宋。” |
截鐙留鞭 | 唐·馮贄《云仙雜記·截鐙留鞭》:“姚崇牧荊州,受代日,闔境民泣,撫馬首截鐙留鞭,以表瞻戀。” |
納屨踵決 | 《莊子·讓王》:“三日不舉火,十年不制衣,正冠而纓絕,捉衿而肘見,納屨而踵決。” |
蒙袂輯屨 | 《禮記·檀弓下》:“有餓者蒙袂輯屨,貿貿然來。” |
斬鋼截鐵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七回:“鄧九公看他作的這等斬鋼截鐵,心里想到昨日安老爺的話,真是大有見識,暗暗的佩服。” |
整整截截 | 宋·曾敏行《獨醒雜志》卷八:“入其門,升其堂,整整截截,動有條理。” |
孔席不適 | |
遺簪墜屨 | 《北史 韋瓊傳》:“昔人不棄遺簪墜屨者,惡與之同出,不與同歸。吾之操行,雖有不逮前烈,然舍舊錄新,亦非吾志也。” |
半截入土 | 宋 蘇軾《東坡志林》第12卷:“桃符仰視艾人而罵曰:‘汝何等草芥,輒居我上!’艾人俯而應曰:‘汝已半截入土,猶爭高下乎!’” |
安安合適 | |
削趾適屨 | 清·和邦額《夜譚隨錄·董如彪》:“姊妹作奇想,便強人削趾適屨。” |
刻足適屨 | 宋·陸游《讀何斯舉黃州秋居雜詠次其韻》:“昔人亦有言,刻足以適屨。” |
適者生存 | 歐陽山《苦斗》:“我是說在這個問題上,千萬不要忽略那著名的物競天擇,適者生存的法則。” |
天冠地屨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日者列傳》:“夫卜而有不審,不見奪糈;為人主計而不審,身無所處。此相去遠矣,猶天冠地屨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