晝慨宵悲的成語故事
拼音zhòu kǎi xiāo bēi
基本解釋晝:白天;宵:夜晚。白天慨嘆,夜晚傷悲。形容非常悲痛。
出處《宋書·魯爽傳》:“嵩霍咫尺,江河匪遠,夷庾雍塞,隔同天地,痛心疾首,晝概宵悲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晝慨宵悲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晝慨宵悲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 | 《樂府詩集·長歌行》:“百川東到海,何時復西歸。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。” |
慷慨悲歌 | 晉 陶潛《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》:“慷慨獨悲歌,鐘期信為賢。” |
霜露之悲 | 北齊 顏之推《顏氏家訓 終制》:“若報罔極之德,霜露之悲,有時齋供。” |
悲不自勝 | 漢 荀悅《漢紀 平帝紀》:“太后因號泣而言,左右莫不垂涕,舜悲不自勝。” |
慨當以慷 | 漢·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慨當以慷,憂思難忘。” |
慷慨淋漓 | 蔡東藩《五代史演義》第六回:“先頒發一篇檄文,說得堂堂正正,慷慨淋漓。” |
兔死狐悲,物傷其類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89回:“獲曰:‘兔死狐悲,物傷其類’。吾與汝皆是各洞之主,往日無冤,何故害我?” |
春宵一刻 | 宋 蘇軾《春夜》詩:“春宵一刻值千金,花有清香月有陰。” |
夜行晝伏 | 西漢·劉向《戰國策·秦策》:“伍子胥櫜載而出昭關,夜行而晝伏,至于蓤夫。” |
黍離之悲 | 宋·姜夔《揚州慢·序》:“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。” |
悲歡離合 | 宋 蘇軾《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杯子由》詞:“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睛陽缺,此事古難全。” |
慷慨激昂 | 唐 柳宗元《柳先生集 卷三十六 上權德輿補闕溫卷決進退啟》:“今將慷慨激昂,奮攘布衣,縱談作者之筵,曳裾名卿之門。” |
悲喜交集 | 《晉書 王廙傳》:“當大明之盛,而守局遐外,不得不奉贈大禮,聞問之日,悲喜交集。” |
離合悲歡 | 明 陸采《明珠記 提綱》:“佳人才子古難并,苦離分,巧完成,離合悲歡只在眼前生。” |
兔死狐悲 | 元 汪元亨《折桂令 歸隱》曲:“鄙高位羊質虎皮,見非辜兔死狐悲。” |
慷慨解囊 |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:“魯智深見李忠、周通不是慷慨之人,做事慳吝,只要下山。” |
通宵達旦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 獨孤生歸途鬧夢》:“獅蠻社火,鼓樂笙簫,通宵達旦。” |
風木含悲 | 漢·韓嬰《韓詩外傳》卷九:“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待也。” |
白晝見鬼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九卷:“龍香嘻的一笑道:‘白日見鬼!枉著人急了這許多時。’” |
感慨系之 | 晉 王羲之《蘭亭集序》:“及其所之既倦,情隨事遷,感慨系之矣!” |
悲觀失望 | 毛澤東《團結一切抗日力量,反對反共頑固派》:“我們決不悲觀失望,我們是樂觀的。” |
以夜續晝 | 《南史·謝靈運傳》:“靈運表陳疾,賜假東歸。將行,上書勸伐河北,而游娛宴集,以夜續晝。” |
慷慨仗義 | 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十回:“象你做這樣慷慨仗義的事,我心里喜歡,只是也要看來說話的是個什么樣的人。” |
風木之悲 | 明·顧大典《青衫記·元白揣摩》:“早年失怙,常懷風木之悲;壯歲鼓盆,久虛琴瑟之樂。” |
悲觀主義 | 毛澤東《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》:“投降主義根源于民族失敗主義,即民族悲觀主義。” |
感慨萬端 | 季羨林《重返哥廷根》:“此情此景,人非木石,能不感慨萬端嗎?” |
宵狐之腋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趙世家》:“吾聞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腋。” |
悲愁垂涕 | 戰國 鄭 列御寇《列子 湯問》:“一里老幼,悲愁垂涕相對,三日不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