束貝含犀的成語故事
拼音shù bèi hán xī
基本解釋謂牙齒如緊密排列的貝殼和瓠犀。形容牙齒整齊潔白。
出處元·湯式《一枝花·贈妓素蘭》套曲:“染一枝春色淡,攢兩葉翠痕低,束貝含犀,另一種風流意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束貝含犀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束貝含犀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點靈犀 | 唐·李商隱《無題》詩:“身無彩鳳雙飛翼,心有靈犀一點通。” |
久束濕薪 | 梁啟超《飲冰室合集》自敘:“而彼久束濕薪之大多數人,猶或曰:‘吾秦人而子語我以越之肥瘠也。’” |
加緒含容 | |
匿瑕含垢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五年》:“瑾瑜匿瑕,國君含垢。” |
卷甲束兵 | |
口含天憲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宦者傳論》:“手握王爵,口含天憲,非復掖廷永巷之職。” |
吐珠于澤,誰能不含 |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翟峬傳》:“故孔子曰:‘吐珠于澤,誰能不含。’諭君之權柄外假,則畢竟取以為己利,猶出于澤中,誰能不含。” |
含仁懷義 | 漢·劉向《說苑·辨物》:“故麒麟麕首牛尾,圓頂一角,含仁懷義。” |
含冤受屈 | 艾蕪《關于三十年文藝的一些感想》四:“文藝工作者含冤受屈,管文藝的同志也無可奈何,只有隨聲應和,得以幸存。” |
含冤莫白 | |
含冤負屈 | 元 高文秀《黑旋風》:“俺哥哥含冤負屈有誰知。” |
含冰茹檗 | 清·李樞《〈精忠傳彈詞〉序》:“太夫人舍生不遂,乃奉君姑并攜六月孤兒,伴櫬回浙,賃居于海寧桐木村舊戚馬氏之見遠山樓。自此含冰茹檗之中,惟曲盡其事長撫雛之責矣。” |
含含糊糊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85回:“老太太與鳳姐姐方才說話含含糊糊,不知是什么意思。” |
含哺而熙,鼓腹而游 |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馬蹄》:“夫赫胥氏之時,民居不知所為,行不知所之,含哺而熙,鼓腹而游,民能以此矣。” |
含哺鼓腹 | 莊周《莊子 馬蹄》:“夫赫胥氏之時,民居不知所為,行不知所之,含哺而熙,鼓腹而游,民能以此矣。” |
含商咀征 | |
含商咀徵 | 南朝 宋 鮑照《代白紵舞歌辭》之一:“含商咀徵歌露晞,珠履颯沓紈袖飛。” |
含垢包羞 | 明·袁宏道《廣莊·人間世》:“使諸君子有一毫道理不盡,我根潛伏,惡能含垢包羞,與世委蛇若此?” |
含垢匿瑕 | 語出《左傳·宣公十五年》:“瑾瑜匿瑕,國君含垢。” |
含垢棄瑕 | 唐·元稹《上門下裴相公書》:“況當今陛下在宥四海,與人為天,特降含垢棄瑕之書,且授隨才任能之柄于閣下。” |
含垢忍污 | 《老殘游記續集遺稿》第四回:“我為三爺含垢忍污的同牛馬落交,卻又因親近牛馬,得罪了三爺,豈不大失算嗎?” |
含垢忍恥 | 宋·胡銓《上高宗封事》:“陛下尚不覺悟,竭民膏血而不恤,忘國大讎而不報,含垢忍恥,舉天下而臣之,甘心焉。” |
含垢忍辱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曹世叔妻傳》:“有善莫名,有惡莫辭,忍辱含垢,常若畏懼。” |
含垢納污 |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五年》:“諺曰:‘高下在心,川澤納污,山藪藏疾,瑾瑜匿瑕。國君含垢。’” |
含垢藏瑕 | 《世說新語·德行》“未嘗見其喜慍之色”劉孝標注引《嵇康別傳》:“康性含垢藏瑕,愛惡不爭于懷,喜怒不寄于顏。” |
含垢藏疾 |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五年》:“諺曰:‘高下在心,川澤納污,山藪藏疾,瑾瑜匿瑕。國君含垢。’” |
含宮咀征 | |
含宮咀徵 | 景耀月《長歌行》:“目成造次非相謀,含宮咀徵何悠悠!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