尋源討本的成語故事
拼音xún yuán tǎo běn
基本解釋窮本溯源。
出處唐·劉知畿《史通·申左》:“如二傳者,記言載事,失彼菁華,尋源討本,取諸胸臆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尋源討本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尋源討本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本萬利 | 清 姬文《市聲》:“這回破釜沉舟,遠行一趟,卻指望收它個一本萬利哩。” |
一本正經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26章:“我原是故意鬧別扭,也知道自己要挨打,可是一板正經地對先生說:‘我這個破題做的很恰切,沒有做錯。’” |
三句不離本行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三十四回:“每到一處,開口三句話不離本行,立刻從懷里掏出捐冊來送給人看。”清 頤瑣《黃繡球》第十回:“我是業醫的,你們不要笑我三句不離本行。” |
三句話不離本行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三十四回:“每到一處,開口三句話不離本行,立刻從懷里掏出捐冊送給人看。” |
不依本分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39回:“黃文炳道:‘那廝也是個不依本分的人。’” |
不安本分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九回:“寶玉終是不安本分之人,竟一味的隨心所欲。” |
不惜工本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一回:“姓方的瞧著眼熱,有幾家該錢的,也就不惜工本,公開一個學堂。” |
不惜本錢 | 鄧小平《關于今后進入新區的幾點意見》:“但在建立時應不惜本錢抽調干部及若干部隊以作骨干。” |
不惜血本 | 王朔《誰比誰傻多少》:“為了不讓顧客恐懼,我們是不惜血本。” |
世外桃源 | 清 孔尚任《桃花扇》:“且喜已到松鳳閣,這是俺的世外桃源。” |
東尋西覓 | 《平妖傳》第十回:“比及讓了他罷了,又來東尋西覓,只恐還在左近,放心不下。” |
東征西討 | 唐 楊炯《左武衛將軍成安子崔獻行狀》:“至如出車授鉞,東征西討,孤虛向背。” |
東討西伐 | 唐·楊炯《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》:“由是南馳北走,東討西伐,運之無旁,按之無下。” |
東討西征 | 唐·楊炯《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》:“髫年學劍,卯歲論兵,以身許國,東討西征。” |
兩面討好 | 司馬文森《風雨桐江》第17章:“你是秘書長,在會上我聽見你盡在那兒打圓場,兩面討好,到底是個什么居心?” |
買笑尋歡 | 歐陽予倩《潘金蓮》第二幕:“他仗著有錢有勢,到這兒來買笑尋歡,他哪兒有甚么真情真義?” |
依本畫葫蘆 | 《朱子語類》卷四二:“仲弓卻只是據見本子做,只是依本畫葫蘆。” |
信以為本 |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昭公九年》:“武將信以為本,循而行之。” |
元元本本 | 漢·班固《西都賦》:“元元本本,殫見洽聞。” |
出力不討好 | 清·唐蕓洲《七劍十三俠》第161回:“不但出力不討好,而且有性命之憂。” |
務本力穡 | 宋·蘇軾《商鞅論》:“秦之所以富強者,孝公務本力穡之效,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。” |
務本抑末 | 《漢書 鄭弘傳》:“務本抑末,毋與天下爭利,然后教化可興。” |
南征北討 | 元·朱凱《昊天塔》第一折:“想老夫幼年時,南征北討,東蕩西除,到今日都做了一場春夢也。” |
原原本本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敘傳下》:“元元本本,數始于一。” |
原本窮末 | 春秋·齊·管仲《管子·小匡》:“式美以相應,以綴以書,原本窮末。” |
去末歸本 | 《后漢書·章帝本紀》:“比年陰陽不調,饑饉屢臻。深惟先帝憂人之本,……誠欲元元去末歸本。” |
去本就末 |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地理志》:“郡國輻湊,浮食者多,民去本就末。” |
去本趨末 | 西漢·劉安《淮南子·本經訓》:“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。”漢·高誘注:“……詐偽萌生則去本趨末,棄耕作之業而務錐刀之利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