歸老林泉的成語故事
拼音guī lǎo lín quán
基本解釋林泉:山林泉石勝境。指回到幽雅處所,度過晚年。
出處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愚郡守玉殿生春》:“趙雄因見滿朝之人都生忌妒,遂上表辭朝而回,歸老林泉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歸老林泉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歸老林泉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??老當益壯 |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馬援傳》:“丈夫為志,窮當益堅,老當益壯。” 后世據(jù)此典故引申出成語“老當益壯”。 |
一絲不線,單木不林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八回:“這福兒一絲不線,單木不林,也覺讀的慢懈。” |
一命歸西 |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不留神?好,噗哧一下兒,我不就一命歸西了嗎!” |
一命歸陰 | 清·俞萬春《蕩寇志》第99回:“蘭生一銅人橫掃過去,打著穆春腰肋,一命歸陰。” |
一家老小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十回:“當日接了書信,便與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,帶從者百余人,車百余輛,徑望兗州而來。”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七卷:“你若無事退回,我自養(yǎng)你一家老小,如要原錢還府,也是我出。” |
一心同歸 | 《淮南子 泰族訓》:“上唱而民和,上動而下隨,四海之內(nèi),一心同歸。” |
一碼歸一碼 | |
七老八倒 | 明·寓山居士《魚兒佛》第一出:“到得那七老八倒,腰駝背曲時候,富的也死,貧的也死。” |
七老八十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十卷:“趕得那七老八十的都起身嫁人去了。” |
七老八小 | 馮志《敵后武工隊》第五章:“起開,我又不七老八小的,攙著架著干什么?” |
三朝元老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章帝紀》:“行太尉事節(jié)鄉(xiāng)侯熹三世在位,為國元老。” |
三老五更 | 《禮記·文王世子》:“遂設三老五更,群老之席位焉。”《樂記》:“食三老五更于大學。” |
三老四少 | |
不如歸去 | 宋 梅堯臣《杜鵑》詩:“蜀帝何年魄,千春化杜鵑;不如歸去語,亦自古來傳。” |
不知老之將至 | 《論語 述而》:“其為人也,發(fā)憤忘食,樂以忘憂,不知老之將至云爾。 |
不飲盜泉 | 《尸子》:“(孔子)過于盜泉,渴矣而不飲,惡其名也。” |
豐草長林 | 唐·杜甫《進三大禮賦表》:“臣生長陛下純樸之俗,行四十載矣。與麋鹿同群而處,浪跡于陛下豐草長林,實自弱冠之年矣。” |
臨難如歸 | 《魏書·節(jié)義傳序》:“至于輕生蹈節(jié),臨難如歸,殺身成仁,死而無悔。” |
久假不歸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盡心上》:“久假而不歸,惡知其非有也?” |
久歸道山 | |
久慣老誠 |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52回:“個個人古怪精靈,個個人久慣老誠。” |
之子于歸 | 《詩經(jīng)·周南·桃夭》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華。之子于歸,宜其室家。” |
樂而忘歸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秦本紀》:“西巡狩,樂而忘歸。” |
乘興而來,敗興而歸 | 《晉書·王徽之傳》:“人問其故,徽之曰:‘本乘興而來,興盡而反,何必見安道邪?’” |
九九歸一 | 秦兆陽《回答》:“我這個糟老頭子撿點破爛,雖說有點霸道,九九歸一,也是生活逼的。” |
九九歸原 | 清·韓邦慶《海上花列傳》第34回:“雖然沈小紅性命也無啥要緊,九九歸原,終究是為仔耐,也算一樁罪過事體。” |
九泉之下 | 《魏書 舊平王傳》:“若為死鬼,永曠天顏,九洋之下,實深重恨。” |
云蒸泉涌 | 唐·劉知幾《史通·敘事》:“自茲以降,史道陵夷,作者蕪音累句,云蒸泉涌。” |